与红楼梦中国公府的排场不同,沈嫣不喜欢用很多外人来解决家政问题。在她看来,这纯粹是人力资源的浪费。
所以她和若湄都只用了一个女使、一个嬷嬷。沈嫣还用了一个女护卫。另设有针线房、浣洗房、厨房、账房和库房,外院有护卫、小厮、和杂役,统共大概三十多口人。
这个规模在沈嫣看来,已经很铺张了,毕竟整个府里才两个主子,但在大户人家看来,相当之节俭,有古代贤女之风。
这么多人除了考虑吃喝拉撒,还得考虑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取暖问题。若湄就跟沈嫣说过,希望房间暖和。因为照当前的气候推算,俞国目前应该处于小冰河期,冬天非常寒冷,中原地区最冷的时候可能突破了零下十五度。
所以沈嫣设计了不同的取暖方式,暖炕在这个时代已经出现,但还没有普遍应用。沈嫣还见过东北和华北民居中出现的火墙,此外国外非常常见的壁炉也可以考虑。
炭盆、火盆是这个时代最常用的,不过这两样都没有考虑排烟问题,很容易引起一氧化碳中毒。古代的房子不够密封,很多时候空隙,造成“四面漏风”,反而降低了一氧化碳的浓度。
但是沈嫣造房子,质量非常好,尤其是有了水泥和玻璃窗这两项利器,密封程度再上一个台阶,这种情况下,使用炭盆就有点危险了。必须经常开窗透气,但这样一来,又会造成热量流失。天性节俭的中国人,肯定心疼那炭火钱。
沈嫣画出了火墙、火炕和壁炉的图纸,基本原理还是要靠烟囱排烟,她写信给山阳的徐管事,让他和即将到山阳的王国胜一起做实验,完善排烟设计。
这封信刚送出,徐管事的信已经来了。他早就在山阳附近发现了铁矿,但是俞国采取了盐铁专卖的政策,铁矿不是随便可以开采的。
有铁矿就行,沈嫣有归元帝的特许,立刻跟他申请要开采铁矿。归元帝看沈嫣又要折腾新东西了,也没多看,就同意了。
不过俞国的铁矿有两种开采方式,一种是官方直采,另一种就是民间承包。沈嫣自然采取第二种方式,那就意味着她每年要支付一笔不小的税费。
徐管事与当地主簿一番讨价还价,价格定在了一万贯一年。
都珂听得惊叫起来:“这么多?大娘子,您钱在手里会烧手还是怎么着?才收的那些出息,都没捂热呢,这就要花出去了?还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每年一万贯!那些朝堂上的相公们,一年禄米、俸钱、职田加总起来,可能都不到这个数!”
沈嫣安慰道:“虽然听着贵了些,其实有一些好处,咱们炼出的铁全部归自己使用,否则五分之一归政府,剩下的五分之四由山阳县专卖。如今可不一样,全部卖给咱们自己。”
哎,沈大娘子就是这样,能赚又能造,都珂叹服,只能把才到手的钱又花了出去。看来她又要过担惊受怕的日子了。她只能暗自祈祷,少做两个“资金链断裂”的噩梦。
为了完善手续,沈嫣成立了“万创建材”商号,用这个商号的名义,吃下所有的成品粗铁。
沈嫣手下产业众多,也确实有必要做一个整合了,由“万创建材”负责水泥、石灰、铁、耐火砖等基本建材的生产和销售。当然铁制品目前还不会对外销售。
“内部销售是一个价格,卖给别人又是另一个价格,”沈嫣嘱咐都珂和米雪,让她们做好核算。
沈嫣给自己的宅院做设计,修修改改,一直没有定稿。因为期间总有各种新的主意冒出来,接着就是做改动,改到最后,已有了好几处小彩蛋。
等到初稿出炉,沈嫣拿给若湄看,若湄见到回环相连的居住空间,觉得非常有意思,小孩子就喜欢像迷宫一样、可以乱窜的空间。
沈嫣自己看了半天,忽然意识到这种设计是受了扬州何园的影响。何园她只去过一次,却印象深刻。等到她自己做设计,不知不觉中就融入了何园的创意。
“这个水边一长排的水榭也很好,”若湄赞道:“在这里读书写字,肯定心情畅快。抬头看天,低头就可以看鱼,快哉快哉!”
“得了吧?你喜欢读书写字?”沈嫣糗她:“是谁四书都读不完?”
若湄皱了皱鼻子:“嫂子~~,人无完人呐!我现在打算盘很快,做账从不出错,我就在水榭里算账好了!嫂子你建再多的商号,我也算得过来!”
沈嫣听得哈哈大笑:“行啊,你到时别叫苦连天的!”
算账就容易吗?沈嫣选修过《工程造价》,没两天就上得面无人色,后来也有女同学研究生阶段转去了技术经济管理和工程管理,毕业后工作了两年都吐槽不是人干的活儿,最后都转行了。
小年轻,不知天高地厚,等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