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煤铁复合体
古人造就掌握冶铁技术,铁匠们早就知道“生铁脆、熟铁软”,并且早在一千年前就出现了高炉冶铁的雏形。聪明的工匠们早就知道,高炉温对生产出优质钢铁至关重要。
那么俞国冶铁的困境在哪里呢?
俞国的生产力进一步发展,采矿技术非常先进,煤炭得以大规模应用。而俞国的煤炭,很多都是含硫量比较高的煤炭,在提高炉温的同时,也带来了杂质,这就使得冶炼得到的铁质量下降,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炼钢。
沈嫣指导徐管事搞出了焦炭,用焦炭来冶铁,果然炼出了优质的铁。而沈嫣之前跟王国胜提到的煤油灯,也很快做了出来。
徐管事让人把第一个成品送来,另外还送了一小桶煤油过来。沈嫣打开一看,这桶煤油,比之前的实验品,更加纯净,颜色呈淡黄色。
沈嫣将煤油倒入玻璃樽中,然后让灯芯充分浸泡,将煤油灯组装好,随后用火镰打火,点燃了灯芯,很快煤油灯就亮了起来。
“哇!”若湄在一旁惊叹:“好亮啊!”
沈嫣笑道:“还没到晚上,一会儿我们对比一下,看看效果到底如何。”
都珂提了一下那一小桶油,试了试重量,随后问道:“大娘子,那这桶油可以用多久?”
沈嫣摇摇头:“我也不知,”想起外婆家后来用来放杂物的油桶,心里算了一下大小比例,不确定地说:“可能半年?再不济三个月总是有的。”
都珂刚从手里划出去了一万贯,现在有点抠门,连忙将风口关上,然后将灯罩罩好,严肃道:“那晚上再点。”
若湄捂嘴笑起来。
沈嫣翻看徐管事和王国胜一起寄过来的长长的信,请求沈嫣在山阳建冶铁厂。沈嫣本来就有这个打算,心里非常激动,哎呀,她的煤铁复合体就要起来啦!
沈嫣从义阳调了大批建材包括水泥、石灰和耐火砖等,用最快速度运送到山阳,同时熟悉生产的王国胜也在山阳当地寻到所需的材料。就地取材再生产,可比京畿运输快多了。
另外王国胜也开始实验沈嫣所说的火墙和火炕,不过为了保证安全,烧煤的炉子最好是铁制的,因此他打算到时再更换更好的炉膛。
也不知过了多久,天色暗了下来,都珂带着阿香过来摆饭,若湄赶紧点起煤油灯,又把蜡烛灯点燃,放在一起做比较。
好家伙,煤油灯亮多啦!
在油脂极度匮乏的古代,贫苦人家舍不得点灯,早早睡下,普通人家可以点豆油、桐油,用的是这个年代的黑科技产品——省油灯。中等人家乃至王公贵族们,用的是蜡烛,尤其以鲸烛最为珍贵。鲸烛耐烧,一支顶三支普通蜡烛,还无异味,所以价格昂贵,连沈嫣都不怎么舍得点。
所以古代怎么描写富贵人家的生活,“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养得起歌舞伎,用得起蜡烛。试想一排女使,每人端着烛火,依次而下,服侍主人回房睡觉,这是何等的奢侈场面。
石崇又是怎么炫富的?这家伙拿蜡烛当柴烧!真是遭天谴啊!
如今呢,沈嫣看着煤油灯里跃动的火光,目中精光闪烁,也许她将再次掀起照明革命!
不过这个初级版煤油灯还需要改进,这个煤油灯是手搓出来的,如果不能大规模生产,那么成本会非常高,也就无法进入普通百姓家。
吃完飨食,沈嫣继续看那封厚厚的信,而若湄赖着她也不肯走。正好林为先谈完事回来了,一看这灯,叫了起来:“小四,这又是什么东西?”
沈嫣看这他大惊小怪的样子,心里非常自豪。当年煤油灯照亮千家万户,美孚石油大赚特赚,现在她要把这种民生产品,掌握在自己手里。
他上前看了一会儿,又调试了一下,啧啧称奇:“这灯卖不?多少钱一盏啊?这烧的是什么油啊?”
沈嫣笑了起来:“才得了一盏,没地儿买去。等等吧,总会做出来的,到时候就不是稀罕物了。”
林为先看出外甥女有事要做,于是略说了几句,就叫上若湄一起走。看着一大一小的背影,听着他的絮絮叨叨,沈嫣微笑起来,这么多年过去了,小舅舅还是“孩子王”啊!
沈嫣继续翻看山阳来的信件,看到那里发生的变化,心情激动起来,哎呀,好想去看看呀!这么重要的建设工作,她怎能不参与呢?!
煤油灯确实照得亮堂,沈嫣的神色被都珂看得一清二楚。果然第二天,沈嫣就跟都珂说,让她收拾行李,她们要去山阳一趟!
知道沈嫣要去山阳,本来若湄死皮白咧地要跟着去,后来也不知道林为先跟她说了什么,她居然乖乖地让沈嫣走了。
这回出行,沈嫣带足了人手,除了戚芬甜和关梁这个两个护卫,还另带了一双护卫,女使也带上了都珂和米雪,一行人浩浩荡荡往山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