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奏。”
沉稳有力的声音砸下来,叶槿安猛地抬头,对上秦煜垂目望来的视线。
就这么同意了?
跟昨天说好的似乎不一样,至少不应该选在今天。
他轻轻拧眉。
秦煜嘴角露出安抚的笑意,在其他官员没反应过来时,转头扫了一眼立在一旁的李福。
后者行礼捧出一份明黄的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召,曰……”
叶槿安忙跟百官一起听旨。
先从礼部尚书的位置起,接替的不是他的副手,而是外放数多年的江南巡抚。
御史大夫也有了合适的人选,只是都在众人意料之外。
接着一一宣读下来,粗粗一算,尽有大半都是外放的官员。
最短的三年,最长竟有数十年。
那是的秦煜刚登基不久,还没有亲政。
叶槿安垂下眸子,前面这些位置都安排完,接下来才是真正的重中之中。
如今内阁有四个席位,包括张大人这个首辅,共有两位要退出去。
剩下的两位昨天就没闲着,只是叶槿安向来不参与党争,对于两家的帖子都选择视而不见。
这些终究与他没什么关系,也没有必要站队。
当圣旨念出继任者名单,洋洋洒洒竟有七位之多。
最高的四品,还有几个七品的小吏,这些人甚至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
李福说完“钦此”两个字,大片官员跪倒在地。
“皇上,这使不得呀,这些小吏入朝时日尚短,如何能担得起如此重任。”
“哦?朕若没记错,起初内阁就是由小吏担任。”
上首的帝王声音一扬,淡淡地扫过百官道。
众人无言以对,确实在太祖设内阁之初,全都是些小官担任。
工作也只是将奏折分分类,处理一下琐碎的事,没有太多实权。
后来权力不断下放,到了如今内阁已经成了正一品。
皇上要恢复祖制,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散朝之后,四位阁臣与原本有希望入阁的大人们抛弃成见一起去堵皇上。
还有金尚书一系被退休人员也加入其中,今天的御书房注定很热闹。
不过叶槿安没有参与其中,他递了请假的折子。
刚回府就被他大哥请到书房。
忠毅侯顶着半头银发,肃着一张脸,交握着双手,嘴里轻声嘟囔着,不停地转来转去,晃得人眼晕。
“大哥,再走下去,我就要吐了。”
他无奈笑着,站起来将人按到椅子上坐下道,“您有话就直说,算我求您啦。”
“九弟呀,听说荣养的事皇上下旨了,可是真的。”
“大哥的消息如此灵通?”
大哥可是从未进过权利中心,以往收到消息总是慢两拍,今天圣旨下了还不到两个时辰。
他端起茶杯,一双眸子带着笑意递过去。
“莫不是在小弟身边安了眼线。”
“都什么时候了,九弟你就别玩笑了。”
忠毅侯哭笑不得接过,连喝了几大口茶水,压下心里焦虑,这才丢下杯子瞪了他一眼道。
“叶探花又干了件惊天动地地大事,京城都传遍了,还有谁能不知道。”
“璟之只是提了个头,当不得大哥的夸赞。”
“我没有在夸你。”
忠毅侯一时不知是气是笑,有些颓废道。
“你刚递了奏折,那边就下了圣旨,人人都道你简在帝心,可为兄看来,怎么样像是给陛下做了……”
他欲言又止,叶槿安笑了笑。
“筏子。”
“你一开始就知道?”
“我也是后来才想明白的。”
忠毅侯眼里满是不可思议,叶槿安仍带着笑意,只是不及眼底。
“不过就算一开始就知道,那道折子我还是一样会上。”
“为什么。”
“我要迎回姐姐,在那之前,自然要收些利息。”
“你是为了对付金敏敬!”
叶槿安没有否认,忠毅侯抚额。
不知道是不是读书人的脑子跟他们就是不一样,他有时候完全跟不上他弟的思路。
“就一个金敏敬,值得你绕这么大圈子,你知道这次荣养的事,波及多少官员。
他们经营多年,门生故旧遍布天下,就算为了眼前的利益起了争端,等尘埃落定,谁知道要怎么对付……”
说着他猛地顿住,脑子闪过一个念头,被忠毅侯抓了正着。
“这不会就是皇帝的打算,好让你一辈子离不开他?”
话没说完,他先自己摇了摇头。
“不……不会的,肯定是我今天没睡醒,糊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