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出来时,三大一小已经走在半山腰。他们边走边看,林榆的竹兜里已经放了几颗菌子。光想着春日竹笋多,他倒是忘了还有雨后的菌子。
白云村靠山吃山,山菌野笋、草药野菜应有尽有。林榆掰了竹笋菌子,兜兜里已经装满了,一抬头又看见一堆鲜嫩的野葱,要了这个又想要那个。
还没走进深山,三大一小的竹兜里已经装了不少山货,足够接下来吃好几天了。
笋子和菌子都能晒成菜干存着冬天的时候吃,这些东西都不嫌少,自然越多越好。
没想到走了一会儿,迎面碰上村里的乡邻。对面一家子也是进山摘皂荚的。和他们一样,身后背了背篓,都想顺便带些吃食回去。
“淑云月华,你们也来了。哟,还有小溪和榆哥儿。”曹秀红迎面打照顾,她虽然两鬓花白,但精气神十足,走路都脚下带风。
曹秀红身后还跟着一个中年妇女和一个年轻媳妇。是她儿媳妇何英莲、孙媳妇王春雪。
两家住的近,平时见面也会笑着打照顾。周淑云道:“曹婶儿。这不趁着闲了,去山里捡些皂荚。你们也知道,我家人多,洗澡洗衣服用的可不少。”
林榆和孙月华小溪跟着喊人,一群人结伴而行。林榆从孙月华口中得知,他们牛家也就是曹秀红的夫家,和贺家还沾亲带故的,隔了好几辈的亲。
“你们收获可不少,可真好。”曹秀红往周淑云背篓看一眼,笑呵呵道:“我们从北面上来,一路上没看见竹笋,只捡了些菌子,够吃一顿了。”
都是山里不要钱的,曹秀红也不惦记人家的东西,若是想要,她们自己去采就行了。
可曹秀红回头一看,见儿媳妇何英莲抻长了脖子,往人家榆哥儿篮子里探头探脑,那眼睛都快长在榆哥儿篮子里了,生怕自己没有。
曹秀红撇了撇嘴,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不好教训儿媳妇。前几日隔壁王家炖鸡也是,何英莲闻了鸡汤味,立马串门子去了,手里一点东西也不拿。
他们和王家是邻居,王家不好撕破脸,还真给何英莲拿了两块鸡肉吃,叫何英莲吃的满嘴油回家。
曹秀红当晚就关起门骂了儿媳妇一顿,这年头谁家吃肉不金贵,又不是平白捡来的,人家一大家子都不够分,偏偏她嘴馋没脸的,还要去吃两块。
怕王家心里不舒服,曹秀红第二天又拿了一袋枣过去,虽然嘴上没说赔罪的话,好歹让王家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谁知刚骂了没几天,儿媳妇的老毛病又犯了。
她瞪一眼儿媳妇何英莲,偏偏何英莲一门心思都在林榆的篮子里,根本没有她,把曹秀红气的走路都快了。
而另一头,林榆拿不准两家关系,看周淑云和曹秀红关系还不错,他没多说什么。正好竹兜里装不下了,他还想采其他山货呢,两根笋子而已。
“何婶,你中午拿回去吃吧。”林榆拿出两根笋,笑着让何英莲接过。
何英莲一脸褶子堆起来:“你这孩子,这怎么好意思呢,”话虽这么说,手却快速接过笋放进自己背篓里。
随即又往林榆篮子里看,瞧里面还有不少菌子。
林榆假装没看见,拉着孙月华和小溪往前走:“大嫂小溪你们快看,那边好大菌子。”
这话也不假,林榆确实看见远处一朵巨大的鸡枞菌。连孙月华和小溪也第一见,三个人伸手比划一下,比手掌还大一朵。
林榆小心翼翼摘下来,嘭地一声,菌子连根拔起。他笑了笑说:“中午可以煮一锅菌子汤,”孙月华和小溪也听馋了,一想到菌子汤的鲜美,三个人都饿了。
而何英莲跟在后面,看见那么大一朵菌子,却被林榆他们采了去,急的直跺脚。她是长辈,也不知道让让她。
她怎么想自然无人在意,要是让她婆母曹秀红知道了,回去又是劈头盖脸一顿骂。何英莲以前被狠狠收拾过几回,对曹秀红还是有些惧怕,不敢做的太过。
一行人结伴,终于找到山里的皂荚树。碧绿的参天大树树冠遮天,附近接连长了两三株,这个时节正好枝叶繁茂。
树下一道小路,是常常进山采摘的人踩出来的。山里的皂荚虽然不值几个钱,却是村民们日常都需要用的东西,所以被保护的很好。
林榆抬头一看,看见枝桠上挂满长长扁扁的皂荚,风一吹就轻轻摇晃。
周淑云用竹竿轻轻捅,皂荚纷纷落在地上。林榆带着孙月华和小溪弯腰捡不停,山里的皂荚个头大,一个就能洗很多衣裳。
何英莲见了,赶紧弯下腰抢着捡,顿时被她婆母曹秀红瞪一眼。何英莲悻悻收回手,心里不乐意。又不是贺家一人的东西,凭什么她就不能捡?
她没敢说出来讨骂,曹秀红看一眼儿媳妇,带着人去另外一颗树下打。
皂荚落了大半,他们没有全部打完,也留一些给村里其他人。走之前,周淑云截了一段树枝带上。拿回家试试运气,若是能种活,以后也不用专门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