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恋上你中文 > 红楼梦全真续本 > 第27章 宝钗重缘雪簪含悲 刘姥赴会荣府留忆

第27章 宝钗重缘雪簪含悲 刘姥赴会荣府留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于是,蒋玉菡寻了个合适的机会,私下约见贾雨村。见面后,他神色严肃,目光如炬,直直地直视着贾雨村的眼睛,郑重其事地说道:“贾大人,宝钗姑娘出身名门望族,是清清白白、知书达理的良家女子。您与她交往,我本不便多言,但还望您莫要做出任何伤害她的事情。倘若您当真是真心实意地对待她,就理应遵循礼数,明媒正娶,给她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让她免受流言蜚语的伤害。”

贾雨村听了蒋玉菡这番义正言辞的话语,心中虽有些不痛快,觉得他多管闲事,干涉自己的私事,但冷静下来细细一想,又不得不承认蒋玉菡所言合情合理,句句在理。思索再三,他决定遵从蒋玉菡的建议,正式到荣禧府提亲。

贾雨村开始精心筹备提亲之事,他不惜花费重金,命人四处搜罗珍稀的古玩字画,每一幅画作都出自名家之手,笔触细腻,意境深远;每一件古玩都年代久远,价值连城。又挑选了上等的金银珠宝,那些珠宝璀璨夺目,熠熠生辉,令人眼花缭乱。还配上了绫罗绸缎,每一匹绸缎都质地柔软,色泽鲜艳,美轮美奂,将聘礼准备得极为丰厚,彰显出他的诚意与决心。一切准备就绪后,他带着能说会道、经验丰富的媒婆,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荣禧府。

贾琏得知贾雨村前来提亲,又见那堆积如山、价值不菲的聘礼,心中不禁泛起了波澜。贾府早已今非昔比,曾经的辉煌早已成为过往云烟,如今家族日渐式微,风雨飘摇。而眼前的贾雨村,手握权势,位高权重,若宝钗能嫁入他家,或许能为贾家寻得新的依靠,给家族带来转机,让贾府重现生机。可他又深知宝钗的性子,心思细腻,情感丰富,担心她心中不愿,毕竟这婚姻大事,关乎一生的幸福,容不得半点马虎。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瞬之间又过去了好些时日。贾雨村一心想着要娶宝钗为妻,反复思量之后,便毕恭毕敬、郑重其事地来到忠顺王府,向忠顺王禀明此事。他将自己与宝钗相识相知的前因后果,从最初在紫檀堡的偶然相遇,到后来相处之中对宝钗才情品性的倾慕之意,毫无保留、一五一十地详述了一遍。忠顺王平日里对贾雨村颇为赏识看重,此时又见他言辞恳切,眼中满是深情,一副情真意切的模样,便微微点头,应允了此事。

得了忠顺王的许可,贾雨村只觉满心欢悦,恰似久旱逢甘霖,当即差遣下人依照那繁琐细密的礼数,紧锣密鼓地筹备起这桩婚事来。他打发人在金陵城中四处寻觅有名的媒婆,经过一番精挑细选,最终选定了一位伶牙俐齿、能说会道且经验老到的。而后,又精心择了个黄道吉日,带着极为丰厚的聘礼,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前往薛府提亲。那聘礼之中,有稀世罕见的古玩字画,皆是名家亲手所绘、所书,笔触间尽显精妙,意蕴深远;温润剔透的美玉,雕工精巧绝伦,件件都栩栩如生;还有那色泽绚丽的上等绫罗绸缎,质地轻柔丝滑,一眼望去,光彩夺目。

大婚当日,老天爷也来凑趣,天空晴朗无云,日光柔和地倾洒在金陵城的每一个角落,仿佛给整座城池披上了一层熠熠生辉的金纱。迎亲的花轿稳稳当当地停在了金陵薛府的门前。此时的宝钗,身披那鲜艳的红盖头,在一众喜娘的悉心搀扶下,迈着轻盈的莲步,缓缓登上了花轿。随着轿帘“唰”的一声落下,宝钗独坐在轿内,周遭瞬间安静下来,只留下她一人满心的思绪如潮水般翻涌。

坐在花轿之中,宝钗听着外面热闹非凡的锣鼓声、此起彼伏的欢笑声,心中却被迷茫与不安填满。她暗自思忖,自己这决定到底是对还是错呢?往后与贾雨村一同度过的日子,又将会是怎样一番光景?前路一片未知,恰似那浓重的迷雾弥漫开来,将她对未来的憧憬与担忧全都笼罩其中,令她的内心忐忑不已,双手也不自觉地紧紧攥住了衣角。

恍惚间,宝钗的脑海中浮现出自己曾写下的诗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她想,自己一路走来,历经诸多波折,如今与贾雨村的这段姻缘,莫不是命运的安排?就如同那借助风力的风筝,顺势而上,去往新的方向。而贾雨村当年也曾有诗“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如今看来,这“钗”与“贾”的缘分,竟好似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新婚之夜,洞房之内,红烛摇曳,光影闪烁,将整个房间映照得温馨而浪漫。贾雨村怀着满心的期待与喜悦,缓缓伸出手,轻轻挑起了宝钗的红盖头。刹那间,摇曳的烛光映照着二人的面庞,那眼中流露出的幸福模样,恰似春日里盛开的花朵,娇艳动人。

光阴疾逝,恰如白驹过隙,不觉间又一年匆匆而过。这一年里,贾雨村对宝钗的宠爱愈发深沉。宝钗于贾府之中,凭她的聪慧端庄,将府内大小事务处置得妥帖稳当。无论是主家的一应事宜,还是仆役的调度安排,她都料理得井井有条。阖府上下,无论尊卑长幼,对她的贤能才干无不称赞有加。在众人的一致认可与祝福之下,薛宝钗顺理成章地成了贾府的当家主母 。

且说朝堂之上,风云变幻,局势恰似乱麻,诸多事端错综复杂,令人目不暇接。贾雨村自攀附权贵之后,那仕途顺遂得如同顺水行舟,一路平步青云,连连迁升。然其随着官位渐高,为求功名利禄,行事愈发张狂无忌,将礼义廉耻全然抛却,肆意践踏家国纲纪,全然一副贪婪丑恶之态 。

话说原应天府门子,如今身为锦衣卫堂官的林峰,实则乃林如海亲生骨血。可叹命运弄人,他既无官府文书以证身世,又长期不被世人认可接纳。幸得凭借林如海的血脉传承,加之自身矢志不渝、不懈拼搏,最终功成名就,位居高位,权倾一时。他对贾雨村的过往经历,桩桩件件,乃至其种种恶行,皆洞若观火、了若指掌。

遥想当年,在阊门城葫芦庙中,林峰与贾雨村便有过交集。彼时贾雨村尚落魄,林峰虽身为小沙弥,却与他有所往来。后来贾雨村出任应天府尹,他身为门子,在葫芦案中出谋献策,事后雨村为求自保,竟陷害林峰,致使其被充军流放。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在北疆一场惨烈恶战中,林峰从死人堆里拼死救出忠顺王嫡长子,立下赫赫战功,因此得赦归家。此后,林峰投身忠顺王府,凭借自身才学,成为王府长史。因其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后又被举荐至锦衣卫,荣任堂官之职。

在漫长的隐忍岁月里,林峰为日后能将贾雨村的罪行公之于众,不得不忍辱负重,周旋于贾雨村身旁,甚至有时佯装与他同流合污,实则暗中将其劣迹一一记录在案,只待时机成熟,一举揭露。谁能料到,世事无常,命运的轮盘无情转动,将林峰与贾雨村卷入截然不同、天差地别的人生轨迹之中。

林峰深知贾雨村发迹后,在官场中肆意妄为、胡作非为。徇私枉法、贪污受贿、结党营私,桩桩恶行,令人见之切齿、闻之发指。他心中的正义之火熊熊燃烧,炽热难抑,当下便决意要将贾雨村的罪行昭告天下,以正国法,肃清朝纲。于是,林峰暗中派遣得力人手,精心搜罗证据,将贾雨村的种种恶行,条分缕析,事无巨细地详加罗列,写成一篇条理清晰、铁证如山的奏疏,呈递给皇帝。

这一日,寒风凛冽,如刀割面。新任京都节度使林峰,偕同锦衣卫堂官韩琦,威风凛凛地来到荣国府宣读圣旨。圣旨一下,如雷霆万钧,荣国府家产即刻被查封。贾雨村被枷锁重重羁押,昔日的威风荡然无存。在确凿如山的证据面前,贾雨村纵使巧舌如簧,也难以自圆其说,无从辩驳。他的罪行一一坐实,毫无转圜的余地。最终,皇帝雷霆震怒,降罪于他,判其流放边疆宁古塔,以儆效尤,警示朝堂众人。

贾雨村的家眷、家奴、丫鬟以及仆人,皆被拍卖遣散,各自飘零。宝钗被送回荣禧府。那莺儿,被薛蝌买走,带回金陵后,成为薛蝌的姨娘。凭借自身精湛的刺绣技艺,莺儿在金陵城中声名渐起,成为有名的绣娘 。

贾雨村获罪被流放的消息,如一阵迅猛的疾风,迅速传遍京都的大街小巷。这一番变故,正应了那歌谣所唱:“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宝钗回到荣禧府,心中悔恨交加,只觉万箭穿心,痛苦不堪。她回想起与贾雨村相识、成婚的种种过往,只觉一切皆是命运的捉弄。她本一心想寻得一个安稳的依靠,托付余生,却不想陷入如今这般泥沼困境,难以自拔。

此时的宝钗,满心皆是对过往的追悔莫及,以及对未来的迷茫无措。她心中恰似一团乱麻,千头万绪,剪不断,理还乱 。恍惚间,她的思绪飘向了宝玉,那个曾与她在贾府一同生活,有着诸多美好回忆的人。或许在宝玉那里,她能寻得一丝心灵的慰藉,找到解脱这痛苦困境的希望之光。这般思量之下,宝钗心意已决,毅然决然地踏上前往五台山的路途,一心要去寻找已然出家的宝玉。

正值寒冬腊月,天地间白茫茫一片,银装素裹,宛如琉璃世界。宝钗身着素色衣衫,孤身一人在这冰天雪地中艰难前行。凛冽的寒风恰似锋利的刀刃,呼啸着刮过她的脸颊,割得生疼;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如鹅毛般轻柔,却又似有千斤重担,很快便将她的肩头层层覆盖。她的脚步愈发沉重,每迈出一步,都似要耗尽全身的力气。

一路上,风雪交加,道路崎岖难行。宝钗又冷又饿,腹中饥饿难耐,咕咕作响,身上寒冷彻骨,仿佛要被冻僵。可她心中那一丝执念,却如同一盏在狂风中摇曳的微弱灯火,顽强地支撑着她继续艰难向前。然而,身体的极度虚弱和恶劣至极的环境,逐渐将她的意志和体力消磨殆尽。在一个大雪纷飞、天地皆白的日子里,宝钗终于体力不支,眼前一黑,轰然倒在了雪地里。

恍惚间,空中悠悠传来一阵熟悉的歌谣:“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她静静地躺在冰冷的雪地上,目光呆滞地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过去的美好时光。想起在贾府的那些欢乐日子,与姐妹们一同吟诗作画,饮酒作乐,其乐融融;和宝玉相处的点点滴滴,或嬉笑玩闹,或嗔怒埋怨,桩桩件件,皆是珍贵无比的回忆。如今,一切都已如梦幻泡影,消逝远去,如同镜花水月,再难追寻。她的意识渐渐模糊不清,手中紧握着的金簪,在洁白雪地的映衬之下,闪烁着清冷孤寂的光芒,恰似她这凄凉悲苦的一生。最终,宝钗在这冰天雪地之中,悄然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正应了那“金簪雪里埋”的谶语,令人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

话说贾兰自甲辰恩科秋闱高中金陵籍亚元后,便一心扑在科举课业上。真是光阴似箭,一晃三年,便到了春闱丁未科会试之期。此次主考官乃是朱轼与张廷玉二位大人。朱轼时任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张廷玉则为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俱是朝廷里说一不二的重臣,由此可见圣上对这一场大试那是极为看重。

春闱会试在京城顺天贡院开考。这考试分作三场,每场考一天。头场考四书文和五言八韵诗,二场考经文,三场考策问,一场接一场,中间并无休憩。贾兰自己备齐笔墨、吃食、被褥等物,在那狭小逼仄的号舍里头应考,直累得差点没撑住倒下。

会试考完一月之后放榜,地点就在京城礼部贡院。放榜那日,写着中试者姓名、籍贯、名次的黄榜,高高张挂在礼部贡院外墙。贾兰在这丁未科会试里脱颖而出,取得贡生资格,紧接着便踏入紫禁城保和殿,参加秋闱殿试 。

他进了宫殿,但见雕梁画栋,烛光晃悠。皇帝身着明黄龙袍,高高坐在御座之上,那气势威严得很。几位考官身着朝服,左右肃立,秩序井然。贾兰见这场面如此庄重,心里头难免有些发慌,又带着几分激动。可等他拿起毛笔,蘸饱墨汁,在宣纸之上书写策论时,刹那间,周遭一切仿若都消失不见了,满心的杂念也都没了踪影。

没几日,放榜的日子就到了。整个京城都笼罩在一片紧张又期待的氛围当中。官府安排了报录人,骑着快马奔赴各地,给中试者及其家族报喜。

这日,报喜的官差骑着快马,到了荣国府门口,扯着嗓子高声宣读:“喜讯!喜讯!金陵籍贾兰贡生,高中丁未科二甲进士第七名,特来报喜!”话音刚落,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众人皆兴高采烈。李纨大喊一声:“兰儿!造化了!”竟高兴得昏了过去。众人赶忙七手八脚地把她扶进房里,在床上歇了一会儿,她才悠悠转醒。

从这以后,贾兰凭科举踏入仕途,一路官运亨通,做到了兵部侍郎。

且说自贾兰高中进士,仕途顺遂,做到兵部侍郎,李纨也因儿子的荣耀,被封为三品诰命夫人。那一日,诰封的旨意传至贾府,阖府上下张灯结彩,热闹得不行。李纨身着凤冠霞帔,端坐在正厅之上,接受着众人的祝贺。她脸上洋溢着欣慰与自豪的笑容,多年来的含辛茹苦,在这一刻仿佛都得了回报。

可李纨到底是多年劳累,身子骨早就亏虚了。诰封之后,各种应酬一股脑儿地涌来,又是进宫谢恩,又是与诰命夫人们往来交际,她本就不擅长这些,却又不得不强撑着精神去应对。几场下来,李纨便觉得力不从心,时常感到头晕目眩、心慌气短。

这日午后,李纨正坐在房内小憩,迷迷糊糊间,仿若看到了多年前的场景。贾珠还在世的时候,夫妻二人恩恩爱爱,那时的日子虽说不比如今这般荣耀,可满是温馨。随后,画面一转,贾珠离世,就剩下她和年幼的贾兰,孤儿寡母,在这贾府之中艰难求生。她没日没夜地督促贾兰读书,就盼着能让他出人头地,重振家族。

正沉浸在回忆之中,李纨突然感到一阵钻心的胸痛,她捂住胸口,想要呼喊,却发觉喉咙像是被什么堵住了,发不出半点声音。眼前的景象也渐渐模糊起来。

等丫鬟们发现时,李纨已经气息微弱。她们慌了神,赶忙跑去请大夫,又差人快马加鞭去给贾兰送信。

贾兰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一路快马加鞭赶回京城。可等他踏进家门,奔到母亲床前时,李纨已然奄奄一息。

李纨费劲地睁开眼睛,瞧见贾兰,眼中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她用尽最后的力气,抬手想要摸摸贾兰的脸,轻声说道:“兰儿……你有今日成就,为娘……也算是放心了……”

贾兰紧紧握着母亲的手,泪如雨下,说道:“母亲,您可要撑住啊!儿子还没好好孝顺您呢!”

李纨微微摇了摇头,气息愈发微弱,“别……别难过……人生……有常亦无常……”话还没说完,她的手便缓缓垂了下去,眼睛也慢慢闭上了。

贾府上下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贾兰为母亲守灵,整日以泪洗面。他想起母亲一生的艰辛,想起那些在灯下陪着母亲读书的日子,如今母亲却在他功成名就之时撒手人寰,心中满是悔恨与不舍。

李纨的葬礼办得极为隆重,朝中官员纷纷前来吊唁,圣上也念她教子有方,特赐了许多丧葬用品。可这一切,李纨都已经没法知道了。她那短暂的荣耀就如同烟火一般,绚烂过后,只留下无尽的落寞,而她的一生,也正如那“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所写的那般,成了旁人嘴里的一段故事,一段叫人感慨万千的往事。

那年冬日,圣上宣贾兰领军出征海疆,去荡平反贼。贾兰领旨谢恩后,立刻整顿军队出发,带着士气高昂的大军,踏上前往海疆的征途。

激战正酣之时,一支冷箭从暗处嗖地射来,把贾兰射落马下。他摔在地上一块岩石上,磕掉一排牙齿,满嘴鲜血,生命垂危。弥留之际,他想起当年在大观园,自己拿着小弓箭追赶两只小鹿,迎面碰上宝玉。宝玉说:“你又淘气了。好好地射它做什么?”他还笑着回:“这会子不念书,闲着做啥?演习演习骑射。”宝玉又说:“把牙栽了,那时才不演呢。”……念头刚落,一缕冤魂便悠悠飘上九天。

最终,众将士鼓足了劲儿,一鼓作气,将那反贼首领斩于马下,彻底平定了海疆的叛乱。圣上得知此事后,追授贾兰“忠勇平南大将军”的封号,还赐予其家族二等公爵位,以表彰其家族世代忠良,为国家和百姓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圣上又降下恩旨,将荣国府赐还于贾府族人居住,仍许悬挂那“敕造荣国府”的大门牌坊。贾琏等一干人等,终于得以回迁荣国府。此时的贾琏,历经诸多变故,早已没了往日的风流心性,变得清心寡欲。麝月亦是如此,两人又常与巧姐一家相聚,过上了平淡安稳的日子。

那年正月初四,皇上在宁寿宫皇极殿大摆千叟宴。刘姥姥已过百岁高龄,也有幸被邀欣然赴宴。但见宴席之上,珍馐佳肴摆满了桌案,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一旁还有歌舞表演,舞女们长袖善舞,乐师们奏乐悠扬,整个场面热闹非凡。席间,御赐的珠宝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一片祥和欢乐之景。乾隆帝特意为莅临盛宴的每位老者都精心备下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有精美的寿杖,还有柔软暖和的貂皮大衣,以及寓意吉祥的玉如意等等。圣上还格外赏赐给百岁的刘姥姥六品顶戴。待宴席结束,刘姥姥在归家的路途之中,竟溘然长逝。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俱往矣,想那贾府,身为四王八公中的名门望族,家族成员众多,亲疏关系错综复杂。在家族绵延存续的过程中,长辈的诸多成员,也各自有着不同的际遇,扮演着不一样的角色。他们性格各异,命运也大相径庭。

至于贾府里其他“草”字辈的成员,像贾芹、贾菖、贾菱、贾萍、贾藻、贾芬、贾芳、贾菌、贾芝等人,在家族兴衰荣辱的漫长历程中,各自扮演着独特的角色。有的在家族兴盛时沾光得势,有的在家族衰败时艰难求生,他们的命运千差万别,难以尽述。或许这一切,皆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安排吧。

此乃后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