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恋上你中文 > 红楼梦全真续本 > 第27章 宝钗重缘雪簪含悲 刘姥赴会荣府留忆

第27章 宝钗重缘雪簪含悲 刘姥赴会荣府留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话说这年甲辰科春闱大试主司为阁臣朱轼、张廷玉。负责殿试的朱主司将考生的答卷呈递给了皇上。皇上端坐于龙椅之上,龙袍加身,威严而庄重,他轻轻翻开由负责殿试的官员呈递上来的答卷册,目光如炬,逐一审阅着这些承载着国家未来希望的文字。每一篇文章,他都细细品味,时而点头赞许,时而眉头微蹙,显然对考生的才情与见识有着极高的要求。

当皇上的视线落在金陵籍考生贾瑛的名字上时,不禁微微一愣。他记得这个名字并非按常规程序入选,而是加恩越级参加了殿试,心中不禁生出一丝好奇。

圣上独坐龙案之后,烛光摇曳,映照着他专注而深邃的目光。他轻轻拾起一份试卷,封面上工整地写着“考生贾瑛”四字,这是他对本期殿试寄予厚望的一位贡生。圣上缓缓展开试卷,映入眼帘的是贾瑛以小楷精心书写的文字,字迹清秀,布局匀称,显露出其深厚的书法功底与沉稳的心性。

试卷首行,贾瑛以“论天道地道人道之协调”为题,开篇即显不凡:“夫天地之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此天地之大德也。天道运行,日月星辰有序;地道承载,山川草木繁茂;人道则立,礼仪教化昌明。三者相辅相成,共筑世间和谐之基。”

接着,贾瑛深入阐述:“天道者,自然之法则,无为而治,顺应时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皆有其序。地道者,厚德载物,滋养万物而不言,山川静默,草木含情,皆显其德。人道者,立命安身,以仁义礼智信为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内圣外王之道。”

他进一步分析道:“天道地道,乃宇宙之根本,人道则需顺应此二者,方能和谐共生。人当敬畏自然,遵循天道,保护山川草木,以维护生态平衡;同时,亦应修心养性,以德行为本,以礼仪规范言行,促进社会和谐。如此,则天道地道人道三者协调一致,天下大同可期。”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贾瑛还巧妙地引入历史与现实中的例证,从古代圣贤的治国理念到当今社会的实际问题,一一剖析,展现了其广博的知识与深刻的见解。他强调,唯有在天道、地道、人道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方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与人民的幸福安康。

最后,贾瑛以铿锵有力的笔触收束全文:“故曰,论天道地道人道之协调,非空谈误国之道,乃实干兴邦之基。吾辈当以此为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圣上逐字逐句阅毕全文,不禁频频点头,眼中满是赞许之色。贾瑛这份答卷,文辞优美如行云流水,逻辑严密似铜墙铁壁,字里行间,更隐隐透露出其深厚非凡的文化底蕴,以及令人赞叹的高尚道德情操。圣上心中明白,这般青年才俊,正是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栋梁之材,实乃民族未来的希望所系。当下,圣上心意已决,决意对贾瑛予以重用,期望在往后的岁月里,他能为国家社稷倾尽全力,奉献出无尽的智慧与力量 。

论贾瑛答卷所蕴含的深厚底蕴,本可当之无愧为状元。只可惜,券面上有几处,似是泪水滴落溶散形成的墨迹。于是,圣上斟酌之后,亲自点其为一甲第三名,赐探花及第。圣上满心欣喜,当场点评道:“贾瑛探花及第,此乃无上荣耀之事。科举制度,向来以才华取人,而探花者,皆是群英之中的顶尖人物,个个才华横溢。今有才子贾瑛,文章写得精妙绝伦,学识更是渊博如海,堪称当下最为杰出的人才。朕听闻他在策对经义时,见解独到,深入浅出,将自身才华展露无遗。又听闻他所作的诗词歌赋,风格婉约清新,读来令人心旷神怡。此子才华横溢,实乃我皇室珍贵无比的瑰宝。望朕能多加留意,赐予他重要职责,让他为光耀我皇室荣耀而努力。 ”

随即,圣上目光一转,注意到金陵籍乡试亚元是来自金陵的考生贾兰。金陵,那可是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之地。巧的是,贾瑛与贾兰两人同姓贾。这一细节,瞬间让皇上联想到自己曾经极为宠爱的贾妃,心中不禁暗自揣测:“这两位考生,难不成与贾妃有着什么千丝万缕的渊源?”

退朝之后,皇上仍对这两位考生与贾妃的关联之事念念不忘,便与夏太监谈及此事。夏太监赶忙将自己所知晓的,关于贾瑛、贾兰与贾妃之间的关系,一五一十地告知圣上。此外,还将贾瑛失踪一事也一并奏明。圣上听闻,当即下旨,命令相关部门即刻展开查找 。

且说贾府这边,众人正围坐一处商议事情,门房小厮神色慌张,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报信:“老爷,北静王府有人来了!说是王爷听闻宝玉公子的事儿,特意派人前来问候呢。”贾琏一听,不敢有丝毫怠慢,赶忙整理好衣衫,迈着大步,匆匆迎了出去。

北静王府的使者见着贾琏,微微欠身行了一礼,说道:“我家林王妃听闻贾府近来的诸多变故,又得知宝玉公子失踪,心里十分挂念。王妃吩咐下来,若是贾府有啥需要王府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便是。”贾琏连忙连声道谢,言辞恳切地表达了贾府对北静王府的感激之情。

送走使者后,贾琏回到前厅,与众人围坐一处,商议着如何借着北静王妃这层关系,寻觅宝玉的下落。李纨想到宝玉失踪之事,不禁默默垂泪,满心悲戚地说道:“宝玉自小就在咱们跟前长大,如今却平白无故没了踪影,这可如何是好啊?”宝钗强忍着心底的悲伤,目光坚定,开口道:“宝兄弟他向来吉人自有天相,咱们定要想尽法子寻到他。如今圣上和北静王妃都这般上心,想来定会有个好结果。”

一日,贾兰在书房整理书籍,不经意间翻出宝玉遗落的一本诗集。他翻开诗集,只见里头密密麻麻写满了宝玉的批注与感悟。贾兰看着这些文字,仿若宝玉昔日的音容笑貌就在眼前,心中一动,寻思着或许能从这些文字里寻得宝玉的线索。

他赶忙拿着诗集去找贾琏和宝钗,三人围坐一处,细细研读起来。突然,宝钗瞧见一处用红笔圈出的诗句:“云游四海觅仙踪,忘却人间万千愁 。”结合宝玉失踪前的种种情形,宝钗猜测道:“宝兄弟莫不是受了什么仙人的点化,亦或是自个儿想要追寻那超脱尘世之境,所以才离开了呢?”

贾琏沉思良久,开口道:“不管怎样,咱们且顺着这线索去查探一番。派人出去打听打听,近些日子可曾听闻有关仙人、修行之类的传闻。”于是,贾琏即刻差茗烟四处打探消息。

就在众人焦急万分地四处寻找时,在京城郊外的一座古寺里,一位老丈向茗烟说道:“前些日子,倒是有个自称痴儿的年轻公子模样的人来到这附近,说是要寻一处清净之地出家修行,便在这寺庙里挂单做了一个月的和尚。后来,有一红衣女子到庙里来见他,哭哭啼啼地说有一位姑娘在他家海棠树下长眠不醒。那公子便跟我讲,他要先还俗去处理俗事,回黄叶村拜祭一位史姑娘,而后再前往五台山出家,二次修行,说完便走了。”奴仆们听了这话,丝毫不敢懈怠,赶忙继续沿着各个方向寻找,之后便回到荣禧府,将情况如实回禀。

话说那袭人,被送往忠顺王府后,蒙恩赏与蒋玉菡为妻。洞房花烛夜,二人皆有些羞涩扭捏,却也终成夫妻之礼 。次日清晨,袭人起身去往一旁精心梳洗打扮。蒋玉菡不经意间瞥见床单,一抹醒目的红色血迹之上,竟覆盖着一条绣工精巧、色泽鲜亮的猩红汗巾,可不正是他当年在锦香院赠予宝玉的那一款。

刹那间,蒋玉菡脸色骤变,神色极为复杂,惊愕与疑惑交织其中,嘴唇微微张开,直愣愣地盯着那汗巾,简直不敢相信眼前所见,不禁脱口而出:“这……这汗巾,缘何会在你这儿?”

彼时,袭人正在镜前有条不紊地梳妆,听闻此言,手中动作猛地一顿,旋即抬起头来,眼中瞬间闪过一丝慌乱,不过她很快便恢复了镇定。她轻启朱唇,声音轻柔地娓娓道来:“这便要说起我的身世了。我本是贾府的丫鬟,名叫袭人,往昔一直悉心侍奉宝玉少爷。这条汗巾,正是他转赠给我的。”说到此处,她的声音不自觉地添了几分难以察觉的温柔与怀念,仿若又回到了那段在贾府的悠悠旧时光 。

蒋玉菡的眼神,在袭人点头的那一刻,柔和了许多,可那眼中的复杂神色依旧难以全然消散。他缓缓地从袖中取出一条松花绿的汗巾,手指轻轻摩挲着,说道:“这条汗巾,乃是我与宝玉交换的信物。”他声量不高,目光却紧紧盯着袭人的脸庞,试图从她的一颦一笑中探寻出更多隐秘之事。

袭人的目光,在触及那条汗巾的瞬间,闪过一丝惊讶,随即便轻声细语地解释道:“这条汗巾,原是我赠予宝玉的。却未曾想,他又转赠给了你。如今,它反倒成了咱们二人之间的奇妙纽带,这世事当真是变幻莫测,令人感慨啊。”

蒋玉菡听了这话,心中陡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动。他这才恍然,这条汗巾不仅见证了自己与宝玉之间的深厚情谊,更奇妙地成为了他与袭人之间天定姻缘的独特象征。他情不自禁地紧紧握住袭人的手,眼中闪烁着坚定且深情的光芒,诚挚说道:“不管过去发生过什么,从今日起,你便是我生命中最为重要之人。我定会倾尽所有,好好疼惜你、守护你,绝不负你。”

正值春光明媚的一日,暖煦的日光倾洒而下,将世间万物都染上了一层蓬勃的亮色。贾雨村奉忠顺王之命,急需传召蒋玉菡入宫面圣。因所涉之事机密非常,不容有失,他便决定独自前往紫檀堡,与蒋玉菡面议详情。

紫檀堡,乃是蒋玉菡的居所。蒋玉菡此人,虽非富可敌国,却才情横溢,浑身透着一股别样的风雅。正因如此,他与忠顺王等一众权贵交情匪浅,且时常秘密入宫,为圣上侍奉表演,其中诸多事宜,不乏蹊跷之处。贾雨村一路行来,只见紫檀堡外繁花似锦,树木扶疏,鸟儿在枝头欢唱,清脆的啼鸣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美妙的春日乐章。这般景致,让贾雨村心中暗自赞叹不已。

待行至紫檀堡前,早有伶俐的仆人迎上前来,恭敬行礼后,引领他入内。穿过一道蜿蜒曲折的回廊,眼前豁然出现一处宽敞开阔的庭院。但见院中假山错落有致,堆叠出嶙峋之态,假山间流水潺潺,发出悦耳的声响;亭台楼阁点缀其间,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尽显雅致之韵。贾雨村正沉醉于这美景之中,悠然欣赏之时,忽然,一阵银铃般清脆悦耳的笑声传入耳中。他闻声循去,只见一架秋千架下,一位女子正端坐其上。

那女子身着一袭薄薄的白纱海棠衫,微风拂过,衣衫轻摆,露出她雪白且丰满的臂膀。她身姿轻盈,正欢快地荡着秋千,如春日里翩跹的蝴蝶。贾雨村定睛一看,那女子不是别人,正是薛宝钗。原来,薛宝钗和莺儿受袭人热情邀请,前来紫檀堡游玩。此时,袭人因有事暂且走开,宝钗独自一人,闲来无事,便来到这花园之中,借荡秋千来解闷消遣。

贾雨村见宝钗这般模样,一时间,心中仿若有小鹿乱撞,不禁为之一动。宝钗本就生得倾国倾城,花容月貌,此刻在这春日暖阳、花园美景的映衬下,再加上荡秋千时那灵动活泼的姿态,更是美得令人心醉神迷。那白沙海棠衫恰似天边的云霞,随风轻柔舞动,将宝钗婀娜多姿的身材完美地勾勒出来。她那裸露在外的双肩,肌肤胜雪,细腻如凝脂,与身上洁白的衣衫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说不出的娇俏妩媚,惹人怜爱。

贾雨村见此情景,心中情思翻涌,恰似波涛汹涌。早闻薛宝钗芳名远播,才貌双全,实乃闺阁女子中的翘楚。忆起当年,宝钗为救薛蟠亲至府上求他,那时他便已心动神摇。不想今日竟在此处与她意外相逢。

一时间,他神思恍惚,不自觉地向前迈了几步,目光如炬,紧紧锁住薛宝钗,上上下下细细打量。但见宝钗眉似远黛,仿若春日里绵延起伏的青山,蕴含着无尽翠意;双眸犹如秋水般澄澈明亮,流转间,灵韵尽显;肌肤白皙胜雪,细腻娇嫩,仿佛吹弹即破。端的是天生丽质,宛如画中仙子临世,令人心驰神往。

此时,薛宝钗也敏锐地察觉到有道炽热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她轻缓停下秋千,身姿优雅地轻轻转身望去。只见眼前站着一位中年男子,身着锦绣华服,极尽奢华,举手投足间,尊贵不凡的气度尽显。她微微一怔,稍作思忖,旋即认出此人正是贾府旧识贾雨村。当年,因薛蟠之事,家人曾向他求情,他也算是帮过薛家大忙,于她而言,堪称昔日恩公。

念及于此,宝钗朱唇轻启,嘴角微微上扬,绽出一抹恰到好处的微笑,权当是向贾雨村打了招呼 。

贾雨村的目光始终未曾从宝钗身上移开,他细细端详着,只见薛宝钗眉不施黛而自然含翠,仿若青山入画;唇不点朱而嫣红若丹,恰似春日绽放的花朵。这般天生丽质,不施脂粉便自有一番独特的风韵。他心中暗自思忖,若能将宝钗纳为妾室,那当真是自己人生中的一大幸事,往后的日子也定会增添许多别样的风情。

宝钗见贾雨村目光灼灼,直直地盯着自己,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异样的感觉。她虽出身名门望族,可自幼丧父,家中诸多事务大多由母亲和哥哥操持打理。平日里,她深居简出,只在那深闺之中潜心读书写字,鲜少有机会与外人接触交流。此次贾雨村的突然来访,竟让她的心中莫名地涌起一丝欢喜。贾雨村谈吐风雅,言语间尽显学识渊博,与她交谈起来,二人在诸多话题上颇为投契,你来我往,相谈甚欢。

宝钗荡罢秋千,见贾雨村仍站在一旁,脸上微微泛起一抹红晕,她急忙起身,仪态端庄地行礼,轻声问道:“贾老爷,您怎的突然来了此处?”贾雨村见她行礼,忙不迭地拱手还礼,脸上堆满笑容,说道:“我奉忠顺王之命前来寻蒋公子,不想却惊扰了宝姑娘的雅兴,实在是罪过罪过。”宝钗微微一笑,语气轻柔地说道:“无妨,我正觉烦闷无聊,恰好贾老爷来此,能陪我说说闲话,倒也是一桩趣事。”

二人说罢,便在院中石凳上缓缓坐下。此时,紫檀堡的丫鬟手脚麻利地奉上香茗,热气腾腾的茶香瞬间在空气中弥漫开来。贾雨村见状,忙起身向前,恭敬地施礼道:“今日能与宝姑娘在此相遇,实乃莫大的缘分。不知宝姑娘因何到此,所为何事?”薛宝钗嘴角挂着淡淡的笑意,说道:“今日袭人嫂子邀我来紫檀堡玩耍叙旧,刚好嫂子有事,叫莺儿丫头去拿礼品,我独自一人,实在闲得无聊,便来荡荡秋千打发时间罢了。倒是贾大人,今日公务如此繁忙,怎会有空光临此地呢?”

贾雨村听闻此言,仿佛找到了倾诉的出口,当下便大吐苦水,言说自己平日里政务缠身,忙得不可开交,难得有这般闲暇时光。恰逢忠顺王有紧急命令下达,这才前来紫檀堡找寻蒋玉菡,顺便也能在这雅致之地游玩一番,放松放松连日来紧绷的身心。薛宝钗静静地听完,微微点头,说道:“原来如此。贾大人请随我来,我这便带你去见蒋公子。”言罢,她款步起身,领着贾雨村穿过庭院,朝着内室走去。

贾雨村见宝钗对自己并未表现出丝毫的排斥之意,心中不禁大喜过望。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趁机说道:“宝姑娘,你这般才貌双全,又性情温柔,贤良淑德,实乃世间罕有的佳人。我虽年长你许多,但自从见你第一眼起,便深深为你倾心。不知宝姑娘可愿……”宝钗听到此处,心中猛地一惊,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忙出声打断贾雨村的话,说道:“贾老爷,您这是何意?您身为达官贵人,而我寡居多年,名节为重,怎可谈及此等事情,还望贾老爷莫要再提。”贾雨村见宝钗面露难色,心中虽有些失落,但仍未就此放弃。他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宝姑娘,我深知此事过于唐突,冒犯之处,还望姑娘海涵。但我对姑娘的仰慕之情,绝无半分虚假。我并非世俗之人,只盼姑娘能再入荣国府闲居,如此一来,咱们便能时常谈天论地,共赏风月,怡情养性。我虽没有万贯家财,但也略有薄产,若能有幸得到宝姑娘的垂青,我必定会对你百般呵护,让你衣食无忧,尽享荣华富贵。”

贾雨村自紫檀堡离去后,一颗心仿若被乱麻紧紧缠绕,薛宝钗的音容笑貌,始终在他脑海中徘徊不去。回到府邸,他整日神思恍惚,恰似丢了魂魄一般。处理公务之时,也常常出错,平日里下笔如有神,如今却屡屡纰漏,下属们见他这般异常模样,虽满心疑惑,却因畏惧他的威严,无人敢上前询问半句。

再说宝钗这边,回到荣禧府后,贾雨村那一番情意绵绵的话语,如同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令她心绪久久无法安宁。她自幼深受礼教熏陶,向来恪守妇道,可长久的寡居生活,本就孤寂清冷,贾雨村的出现,恰似一阵新风,带来了别样的谈吐见识,在她心底悄然埋下了一颗不安分的种子。每至夜晚,她独卧于榻,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眼前时而浮现出贾雨村殷勤备至的模样,时而又忆起往昔与宝玉共度的美好时光,那些回忆如潮水般涌来,让她的内心愈发纠结。

几日后,贾雨村终究按捺不住心中的情思,寻思着要向宝钗表达心意,又怕太过直白唐突佳人。一番思索后,他以答谢当日宝钗引路为由,精心挑选了诸多珍稀古玩,皆是世间难得一见的奇珍异宝,还配上了上等绸缎,每一匹都色泽鲜亮、质地精良。他命人将这些礼物送往荣禧府。当下人恭恭敬敬地将礼物呈到宝钗面前时,她望着满桌的珍贵物件,心中顿时慌乱起来。她冰雪聪明,又怎会不知贾雨村此举背后的深意,可一时之间,却又不知该如何应对这般突如其来的示好。思忖良久,她觉得贸然退回,恐伤了贾雨村颜面,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便决定暂且收下,想着日后再寻合适的时机归还。

与此同时,忠顺王那边对蒋玉菡入宫之事催促得愈发紧迫,如同在弦之箭,刻不容缓。蒋玉菡心中满是忧虑,一方面,入宫侍奉圣上,责任重大,压力如山,稍有不慎,便可能招来灾祸;另一方面,他又担心自己离开后,紫檀堡里大小事务无人打理,诸多事宜恐陷入混乱。思来想去,他忽然想到了宝钗,深知她心思缜密、处事周全。于是,他恳请袭人出面,邀请宝钗在自己入宫期间帮忙照看紫檀堡。宝钗念及与袭人的深厚情谊,且自己也想借此机会出门散散心,舒缓一下内心的烦闷,便欣然答应了下来。

贾雨村得知宝钗又去了紫檀堡,心中暗自欢喜,只觉这是上天赐予的绝佳机会。他立刻再次以处理事务为由,匆匆前往紫檀堡。见到宝钗后,他的殷勤更胜从前,不仅主动帮着宝钗处理堡中的琐碎事务,无论是账目整理,还是下人调度,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还与她一同吟诗作对,在诗词的世界里畅谈人生感悟,探讨经史子集,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乐趣。二人相处的时间日益增多,感情也在这不经意间,如春日里的藤蔓,悄然生长、缠绕。

一日夜晚,月色如水,轻柔地洒在紫檀堡的花园中,为万物披上了一层银纱,如梦如幻。贾雨村与宝钗在花园中悠然散步,四周静谧无声,唯有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这般美好的氛围,让贾雨村鼓起了勇气,他停下脚步,深情地望着宝钗,缓缓说道:“宝姑娘,自那日初见你,我的心便如同被春风拂过的湖面,再难平静。这些日子与你相处,我愈发笃定,你就是我余生渴望相伴之人。你若应允,我定会倾尽所有,为你打造一个安稳无忧的未来。”宝钗听了这番深情告白,心中五味杂陈,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她微微低下头,声音轻柔却又带着一丝犹豫:“贾老爷,此事太过突然,如此大事,还容我再好好想想。”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贾雨村与宝钗在紫檀堡的频繁接触,还是引起了旁人的注意。荣禧府里的下人们,本就爱捕风捉影,热衷于私下议论。这般不同寻常的频繁往来,自然成了他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一时间,各种流言蜚语如野火般在府中迅速蔓延开来,从后厨忙碌的帮佣,到前院值守的小厮,从洒扫庭院的丫鬟,到掌管事务的管家,无人不在私下窃窃私语。

这股流言的风声,很快便传进了李纨的耳中。李纨一生恪守礼教,始终秉持着女子名节重于泰山的观念。听闻此事后,她的心中顿时警觉起来,只觉此事极为不妥。她深知宝钗的为人,本是端庄贤淑,如同那盛开在寒冬的梅花,高洁而淡雅,如今却陷入这般容易惹人非议的境地,实在让她忧心忡忡。

于是,李纨特意寻了个宝钗独处的时机,神色凝重地来到她面前。李纨轻轻拉过宝钗的手,语重心长地劝道:“宝姑娘,你我同为女子,深知这世间对咱们女子的规矩何等严苛,名节二字,犹如千斤重担,重如泰山。贾雨村虽说手握权势,身份显赫,可你与他这般频繁往来,难免会被那些好事之徒添油加醋,说三道四,落下不好的话柄。一旦这些流言传扬出去,对你的名声将会造成极大的损害,往后的日子可就难了。还望你能慎重思量啊。”

宝钗听了李纨这番苦口婆心的劝说,缓缓低垂着头,心中恰似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交织在一起,搅得她心烦意乱。她又何尝不知李纨所言句句在理,皆是为她着想。可那些与贾雨村相处的时光,他的才情横溢、谈吐不凡,早已在她心中种下了难以割舍的情愫。一边是心底渐渐泛起、日益浓烈的爱慕之意,一边是如沉重枷锁般的世俗眼光与严苛礼教束缚,她只觉自己仿佛陷入了两难的困境,内心的挣扎让她眉头紧锁,久久无法释怀,脸上满是纠结之色。

恰在宝钗为此事纠结万分、举棋不定之时,宫中忽然传来喜讯。圣上在观赏了蒋玉菡的才艺表演后,不禁龙颜大悦。蒋玉菡凭借精湛绝伦的技艺,赢得了圣上的高度赞赏。圣上不仅当场赏赐了诸多奇珍异宝、丰厚财物,那些宝物个个价值连城,令人惊叹;还格外开恩,允许他提前返回紫檀堡。

蒋玉菡满心欢喜地回到紫檀堡,凭借着敏锐的感知,很快便察觉到了贾雨村与宝钗之间那股微妙的氛围。他对贾雨村的为人有所了解,深知其功利心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心思复杂难测。看着单纯善良的宝钗,蒋玉菡不禁为她深深担忧起来,生怕她遭受伤害,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