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衣服的时候,为了让尴尬的两人都能放松下来,程松说起这段时间的情况。
这段时间各个村子的瓷窑几乎都已经建起来了,快一点的已经把第一批瓷器烧制出来。
这时候的村民普遍都只会自家的事,像烧瓷这样的事,看着简单,实际做起来里头有许多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只是不管是普通村民还是专门烧瓷的工人,大多不识字,自然也不会去学书上的东西。
实际上关于烧瓷,有好些书上都有记录,但总体来说并不专业,更专业的内容,都是通过“口口相传”传下来,这就是所谓的“继承”。
但如果仔细去查,会发现烧瓷是有规律的,但这个书上记录下来的规律,烧瓷的人不会去看,而不烧瓷的读书人,也不会去看。
这也是为什么程松研究过后烧出来的瓷器,能比原先在东安县开设的瓷窑烧出来好看的原因。
罗珍容对瓷器这个真的是一窍不通,所以这段时间程松在外忙碌的时候,她都没有跟着,她清楚自己的能力,这种情况下跟着去反而是添乱。
不过这会儿听程松说情况,她大概也明白了一些。
“化整为零确实是个好法子。”罗珍容说道。
“也是你给我的启发,等瓷器的生意做起来,我会跟高大人提一提修路的事,其实这些事由你自己去说会比较合适。”程松笑道,罗珍容说的话他都记在心里。
“也就是一些想法,而且瓷窑确实是你提出的,”罗珍容并没有太在意这件事,她脑海中确实有些东西,但也需要被触发才会想起来,要不是程松有了瓷窑这个法子,她也没办法提出建议。
穿越前的她不过是一个普通人,穿越后依然如此,她很清楚自己的性格,不适合跟官场打交道。
再加上这个时代对于女性并不算友好。
说着话的时候,罗珍容手上的动作也没有停,依然做着针线活。
程松很享受这会儿两人相处时的状态,故意降低了说话的速度,也希望能一直维持这样的状态。
罗珍容的话语,他听在耳中,却也无能为力,毕竟他们都只是普通人,影响到东安县已经很了不起了,哪里能影响到整个国家。
“你还记得你当初跟我说的修路的事吗?”程松转移话题,见罗珍容疑惑,笑着往下说,“也是从你这里,我才知道原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竟然还可以有这样的解释,到时候跟高大人提起,他一定更高兴。”
罗珍容想起了两人先前说这话时的情况,见程松提起时,毫无思索,知道他记得自己的话,脸上露出了笑容。
先前有一次两人聊天,提到修路的事,程松觉得修路过于耗费人力物力财力,不管是对百姓还是对县市,都是压力。
罗珍容有现代的记忆,所以简单跟他聊了聊,主要是说起修路的顺序。
修路显然是有好处的,但这个好处并不是所有的县市都能拥有,毕竟天下之大,有富裕的,也有贫穷的,在贫穷的地方修路,对国家其实是亏本的。
但路还是得修。
只不过要先从有大城市修起,通过大城市修路带来的利润,通过分配,让小地方也能拥有还算不错的道路。
这也算是“先富带动后富”的另一种解释。
但不管是哪一种,修路都需要人力物力,这种情况下,官府可以雇佣百姓来修路,如果银钱不足,可以先欠着,只要当地有特色的资源,之后再还清。
这时候从来没有这样的情况,官府叫百姓做事,也都是通过徭役的方式,并不会给钱。
当初罗珍容提起的时候,也只是随口一说,并没有觉得这时候的官府会这么做,没想到程松听着,却连声说“好”,还表示一定会想出叫高仪宾心甘情愿接受的法子。
这事如果是在之前,应当是不可能,但只要瓷器的市场做起来,高仪宾高兴起来,或许真有可能做到这一步。
“我的要求很简单,只要能安居乐业就好,”罗珍容笑道,“这时候过上平平静静,衣食无忧的日子,也不失为一件快乐的事。”
说着,她的针线到了底,打好结之后,她下意识将手里的东西凑到嘴边,要去咬另一端的线头。
程松看呆了,甚至来不及阻止。
等到两人回过神,线头已经被咬下来。
罗珍容意识到不对,低头一看,看到手里拿着的东西,想都不想就将东西扔到程松手里,连篓子都不收拾,转身就往外走。
“我去看看外头的干菜晒的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