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春风来,万树梨花开,院子里的梨树放眼望去,像是在树桠上覆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般,还是带着梨花香气的白雪。
刚巧把地里的农活儿忙活完,剩下的家里的长工便能弄完,顾筠大手一挥,领着一家六口来园子里踏青赏春来了。
微风拂过,带落片片梨花瓣,落在嫩绿的草地上,别有一番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凄美感。
团团和圆圆年龄尚小,尚不懂欣赏美景,不过俩娃自打出生,还是头一回被抱出家门,两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在小床上翻滚一圈,趴着仰着小脑袋环视一周,看啥都觉得新奇的不行。
喜哥儿坐在麻布铺的垫子上,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惬意的不行。
以前待嫁的时候,有了闲暇的时候,也是在家里忙着看小侄子或是约上冬哥儿他们去山里挖野菜来吃,少有这般闲适放空自己的时候。
“啊~啊啊~”圆圆看到只在野花间飞舞的蝴蝶,眼睛一亮,兴奋的喊了起来,露出无齿的可爱笑容,整个娃在床里扑腾着,一副想要爬出来的样子。
喜哥儿笑道:“我们圆圆看到什么了?这般开心。”
圆圆似是听懂了,无奈人小还不能言,只能使着小胳膊用他肥嫩嫩的小手给他小爹指了指蝴蝶,嘴里还在说着几个大人听不懂的婴言婴语。
喜哥儿了然失笑,把圆圆从小床里抱出来,往有蝴蝶的那边走去。
周宵见状,本想抱着团团也去看看,搭眼一瞧,好家伙,团团趴着睡着了,看着睡的还挺香甜。
周宵无奈扶额,拿起团团的小枕头放好,给软软绵绵的小团团调了个睡姿,盖上绣着花花的红色小被被,怕他睡着凉了。
顾筠在一旁看的乐不可支,冲周宵道:“瞧我们家团团,睡的多可爱,要是有相机就好了。”
这段连轴看娃日子顾筠也发现了,圆圆精力旺盛些,睡的没有团团多,眼看着俩娃一日比一日可爱,恨自己手上没相机,没法记录下俩娃的成长轨迹。
周宵疑惑道:“相机是何物?西域的东西?”
顾筠轻咳了一声儿,点了点头,西域是块儿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转而感叹道:“就是能记录俩娃现在的模样的东西,可惜了。”
周宵想了想,“咱们这儿虽没有相机这东西,但镇上有画师,专门画人像的,我见过,画技了得,和真人看起来无甚区别。”
抱着圆圆回来的喜哥儿闻言,心里有了几分兴味,“收价几何?”若是不贵,请来给团团和圆圆画上一副,也是好的。
顾筠也看向周宵,他有些私心,想画上一副和周铭的画像,若是有朝一日不小心回去了,心里也能有个念想。
只见周宵摇了摇头:“具体的价钱不知,等回头我去镇上问问。”
顾筠接话道:“刚巧家里酱油没了,你去镇上买罐子回来,若是十两银子左右,便紧着把人请家来,趁着这好春色,咱们都画上一副。”
周宵“……”小爹,就这么迫不及待吗?
喜哥儿惊了一瞬,十两银子!小爹这般有钱的吗?
周宵刚点头,周铭的声音便从池塘那边传来,“捉到一条大鱼,阿筠,可以生炭火,准备烤了。”
顾筠笑道:“好,喜哥儿,圆圆看着像是要睡了,你把他放小床去,帮我来。”
喜哥儿点了点头,周宵则去了池塘那边,帮着周铭处理大鱼去了。
踏春配烤鱼,吃得好,心情跟着这无边的美景也好了起来,喜哥儿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干劲儿,能一人犁上十亩地去。
第二日一早儿吃过早食,周宵便被打发去了镇上,好在那个画师收价还能接受,小娃娃和大人一样,三两银子一副,纸张自备,不带还价的。
周宵想了想,觉得还能接受,便带上老先生,去纸铺买了几张宣纸,又是支出了一大笔的银钱。
周宵带着画师刚进村子便被村里人发现了,无法,正值农忙尾声,在地里忙活着的村里人不少。
一妇人问道:“宵小子,你怎的带了位老先生回来,这圆圆还小着呢,这么快便请了启蒙先生到家去?”
也不怪这妇人这般说,主要是这画师搭眼一看,仙风道骨的,一看便觉得学问颇深。
周宵笑了笑,没觉得有什么好遮掩的,直接道:“婶子,这是我请的画师,去家给家里人画像去的。”
“画师?”
周宵点了点头,驾着牛车没有停留,“婶子忙着,我先家去了。”
等周宵离开,那妇人冲旁边的汉子道:“这周家还真舍得,我记着咱村的谷大富户请了个画师来家作画,花了十几两银子呢!那段时间,可没少见他家的儿媳妇出来显摆,啧啧,有这银子,买上几头猪不比那东西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