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万物复苏,过了正月十五,这个年算是过完了,家家户户开始为春耕做准备。
“小爹,去年年前说是要再雇两个人来,眼看过不了多久就要开始春耕了,咱们还是得尽快把人招过来。”周宵咬了一口包子,开口道。
“这事儿你拿主意便是。”
“好,那我先在村里把雇人的消息说出去。”
喜哥儿在一旁冲顾筠说道:“小爹,昨儿冬哥儿找我,说今儿去山上挖野菜,团团和圆圆就劳烦您和爹爹照顾一下啦。”
顾筠笑道:“去吧,冬时整日里除了白菜萝卜便是藕,等你挖回来,今儿中午咱们炒野菜来吃。”
喜哥儿笑着点了点头,他如今觉得自己像是被白菜萝卜腌入味了一样,真真是太想吃口鲜菜了,更可况,顾筠炒的野菜放的油多,味道还是挺不错的。
喜哥儿想的很是美好,今儿挖上一箩筐,炒完还能包饺子,无奈粥少僧多,刚开春的嫩野菜少有人家不想尝一把鲜,山脚那块儿人来人往的,很是热闹。
“唉,看来今儿挖不了多少了。”冬哥儿叹了口气道。
喜哥儿赞同的点了点头,想了想道:“罢了,不挖野菜了,咱们去竹林那儿看看去,春笋应是冒头了。”
喜哥儿忙着在竹林挖笋,周宵这边忙活着雇人的事儿,如今基本上村里人家家户户手里的地也不少,少有人家想要在旁人家做长工的。
零零散散的来了十几人,多是家中地少家贫的人家,新哥儿和王临也来了。
周宵考量了一番,回去和顾筠和周铭商量了一番,最后定下来了王临和新哥儿两口子,主要是他俩手上也就一亩旱田,能有多的余力在家里做工。
王临和新哥儿他俩本是碰碰运气来的,本没有想过能被招上,等周宵说出他们两个的名字的时候,两人迎着其他几人羡慕嫉妒的目光,呆愣在原地,颇为不可置信。
“东……东家,可是定了我和新哥儿我俩?”王临又确认了一遍。
周宵点了点头,“明天开始上工,池塘里的枯叶先收拾一遍,明儿你们去园子里,我会提前和周大那边说好,到时你们到了,直接按着他说的做便是,不过我丑话先说在前头,咱们前两个月是考察月,若是你们做活儿不成,我这儿也是用不得你们的。”
“哎哎哎,东家放心,我和新哥儿定会好好做活儿,明儿一早儿起早便去。”王临激动的连连点头,新哥儿也是喜不自胜,这下子明年冬时说不准就能攒够银钱翻新下屋子,不必再担心下雪太厚,屋顶给压塌了。
人员定下,周宵心下微松,等来求工的人陆陆续续的离开,想了想,周宵把门关好,去山脚那边寻喜哥儿去了。
初春的空气里还有些许的冷意,特别是山林间,春日暖阳被茂密的树林层层笼罩,有些阴冷。
“喜哥儿,差不多了,该回去了。”冬哥儿抖了抖背篓,大半背篓的春笋还是有些分量的。
“等会儿,我把这颗挖下来就回去。”喜哥儿正小心翼翼的处理着脚下春笋,生怕一不小心给弄破了。
“呦,你家相公寻来了,我便先走了。”冬哥儿和周宵打了个招呼,背起背篓下山去了。
“你怎的来了?”喜哥儿抬头看了周宵一眼,语气带了点儿喜悦。
“家里事儿忙完了,过来帮帮你。”周宵接过背篓,猛的一掂,还挺有分量的。
喜哥儿笑了笑,把最后一颗春笋放背篓里,温声道:“雇了哪家?”
“王临和新哥儿他们,和小爹商议过,觉得他们两个还是挺合适的。”周宵背起背篓,和喜哥儿一起往山脚那边走去。
喜哥儿想了想,王临虽说上了点儿年纪,但身体看着还是挺强壮的,和新哥儿倒还是老实本分的两口子,雇他们也成。
周宵边走边说道:“我和小爹都觉得王临年纪上面有些大了,但是你是没看到来咱家求工的其他几人,年纪上虽说有些优势,但是瘦的瘦,矮的矮,怎么看都不是能干活儿的样子,雇王临他们,也只能说是矮子里面选将军了。”
喜哥儿笑了笑,“小爹不是常说,四十来岁的汉子,正是能干活儿的年纪。”
“那倒是。”周宵想到,他刚刚和顾筠说起王临的年纪,有些大了,顾筠便是这般说的,不管怎样,给个机会看看再说。
夫夫二人回到家,把春笋放进灶房,冲刚哄睡团团和圆圆,准备做午饭的顾筠道:“小爹,野菜被村里人挖的差不多了,我便没挖,去竹林那边挖了些春笋来。”
顾筠拿起一颗,笑道:“刚巧,你爹他刚还做说呢,想吃笋了,今儿中午咱们便吃鱼焖春笋,春笋炒腊肉好了。”
喜哥儿笑了笑,“冬哥儿说,前儿村里有人去镇上□□笋,一背篓卖了一百多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