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终于燃了起来,灶屋中,因屡次引火失败累积的浓浓黑烟,缓缓消散。
老太太又抹了一下眼睛,不知是不是被烟熏的。
“祖母,家中可还有鸡蛋?要不先一人煮一个,充充饥?”
“好主意。”
生火做饭再快也要废一番功夫,煮几个鸡蛋倒是快。
他们家日子过得尚可,一人吃一颗鸡蛋,不算奢侈。
只不过,赵老太太多看了他一眼,叹道:“历经大事,你长大了。”
这一叹,是叹他有了烟火气,会思考圣贤书以外的事情了。
把几颗圆滚滚的鸡蛋洗净下锅后,赵老太太问他:“锦心一事,结束了,却又远未结束,你以为,接下来该如何处理?”
“我想,我还需要向先生多告一天假。”
赵秉诚稍作沉吟,便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迎花姐帮了我们家大忙,今天回城路上,我已经许诺以后要将她当做亲姐姐一般照料了,明日,我想上带上谢礼,到姜家登门道谢。”
“不对,不止。”
“所有帮了我们的人,我都该上门拜谢。”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赵秉诚生长在县城内,从前除去清明会跟随祖父到城外山中祭祖,其余日子都只待在县城内,安心品读圣贤书。
最近几日家里受了如此大打击,奔走之间,他突然接触了很多人。
有好的、有坏的,但都是鲜活的。
世态万象,比之过往,他又多了一份见识。自此后,待人接物比从前更成熟、沉稳,对许多经文要义也有了独到的见解。
柴火在灶膛内燃得噼啪作响,锅中之水逐渐沸腾,几颗鸡蛋在铁锅内上下浮动,发出轻微撞击声。
祖孙二人突得一下抬起头,想起了一件大事。
“给你父亲去信!”
“给我父亲去信!”
……
时间到了第二日早晨。
天不亮,姜迎花就与陈乘文备好了货物,踩着熹微晨光,一同到了汨阳县集市。
姜迎花推着今日要售卖的货物,陈乘文背着姜承香,三个人,一齐到了摊位。
帮着把货物安置妥当,与左右邻摊打了招呼,姜迎花准备回家看一趟姜老汉,再出城。
“咯吱——”
推开木制院门,姜迎花半只脚踏入院内,右后方传来了人声。
“迎花姐!”
“迎花!”
姜迎花驻足回头,眸中惊讶:“秉诚、锦心,秀云婶儿?”还有,“赵爷爷,赵奶奶。”
赵家一家五口,除了最小的锦心被徐秀云牢牢抱在怀里,两只小手上各拿了一朵绢花,其余几口人手上都提满了礼品。
徐秀云怀里抱着人,手上也提得满满的呢!姜迎花看着都觉得她这样十分吃力,连忙把他们一家引入堂屋。
烧水沏茶不必多说,还去主屋为姜老汉穿上了外衫,背着他老人家坐到了堂屋主座上一同待客。
最近姜老汉长了些肉,身体状态也比从前好多了。
前几日开始,已经能扶着屋子里的栏杆,自个儿在屋中站半刻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