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国际性的、按照特定方法和组织形式进行的青少年社会性运动,这个组织的宗旨和目的就是通过向青少年提供生理、心理以及精神上的支持,培养出有文化有价值的健全的公民。
在伊万诺夫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成立一个童子军,然后再按照童子军的方式对这些孩子在文化、体能以及性格自律等等所有这些方面进行严格系统的训练。
在当时,很多欧洲老牌贵族对童子军的这种体制与训练方式十分推崇,认为童子军可以从小就对儿童的身体心理生活方式全方位的进行提高,可以挽救那些贵族子弟普遍存在的道德堕落和身体衰弱。
童子军这种活动或者叫组织很早就传入了中国,1912年2月25日,严家麟在武昌文华书院创建了中国第一支童子军,后来民国政府把每年的2月25日定为中国童子军节。
1915年,400多名童子军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远东运动会的开幕式表演、检阅还有运动场上的各种服务工作,给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15年12月,中华全国童子军协会在上海成立,很快就在广州、南京、汉口、北京、天津等地成立分会并且遍及全国。
1924年,江苏省教育厅资助选拔了6名童子军,参加了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第二次国际童子军大会,取得了总分第五名——算是一举成名天下知。
为此国民党在1926年3月5日第二届中央常委会,正式通过‘中国国民党童子军’提案,次年中国童子军司令部成立并且由何应钦兼任司令。
1930年,第一次全国童子军总检阅在南京举行,□□亲自检阅训话,1932年成立中国童子军总会,□□亲任会长,到了1936年全国童子军登记人数已经超过20万。
还有一个需要说明的情况,因为中国童子军训练了大批具备一定军事素质的青少年,因而成为日本人十分忌惮的一个组织,1937年日军占据北平之后,马上宣布取缔的第一批中国政府组织里就有童子军,童子军在抗日斗争中是有一定的贡献的。
卓经武哪明白这些啊,他在俄国人的聚会上说这些,纯粹就是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这样就可以更好的融入俄国上层圈子里,没想到歪打正着,冒出来个伊万诺夫。
既然话赶话的说到这了,卓经武干脆顺水推舟,邀请伊万诺夫来帮助自己搞这个童子军营,在他想来,大部分的俄国人都不会放弃在中东铁路上的体面差事,来为一个中国人工作。
可他不知道的是,很多人都对这个童子军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热衷,有人说是为了这些青少年长大之后的人脉关系,还有很多别的说法。
而这个伊万诺夫就是一门心思的想靠着一己之力,再弄出来一个最好的童子军团,之前他被别人从圣彼得堡的童子军挤出来,就是因为他24岁就带着那个以沙皇的名义举办的童子军,在欧洲童子军大会上一举夺魁。
名噪一时的同时,也遭到了别人的嫉妒与排挤,这也让他一直觉得遗憾和不甘,伊万诺夫是一个心地单纯的人,执拗且执着,即便是知道这些单薄瘦弱的中国孩子不太可能会让他有机会再造辉煌,可是只要有一点可能,他就绝不放弃。
伊万诺夫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为卓经武工作来搞这个童子军,措手不及的卓经武也没了退路,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等他跟伊万诺夫两个人坐到一起,具体商量这个童子军营的花费,这才彻底傻了眼。
伊万诺夫是按照他在圣彼得堡的标准给卓经武算的,这个童子军一开始不可能把所有的孩子都接纳进来,就按200人来算,头一年的支出就超过了十万卢布,约合九万大洋,吓得卓经武直缩脖子,连忙问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
伊万诺夫告诉他,世界童子军总会对童子军的营房、场地、餐食、服装、甚至包括鞋袜的颜色都有要求,仅服装一项,一个人一年就需要十几套,服装还要分成常服、训练服、礼服,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衣服,还要搭配不同的帽子皮鞋,一句话就叫干什么要穿什么衣服,坚决不能混。
卓经武说什么也不干,坚决要求降低标准,伊万诺夫同样一步不退,说要么不干,干就得干好,两个人一直斗到后半夜,别人都走光了,他们俩还没结果。
最后卓经武想出来一个折衷的办法——平时这些孩子们的营养必须保证,服装就不要那么讲究了,过得去就行,真到了要去外边装门面的时候,再根据需要准备,伊万诺夫还是不答应,卓经武黑着脸就一句话:行就干不行拉倒,伊万诺夫见实在说不通,也只好捏着鼻子答应了,这已经是一年前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