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立仁告诉拉吉,按照他对国际橡胶市场的预测,最多半年就会有爆发式的增长,1年以后,最多2年左右,全世界的橡胶需求量很可能会比去年增加10倍甚至更多,所以拉吉的那种做法根本就没办法满足卓立仁的要求。
对于拉吉来说,用最短时间,最大限度的扩大橡胶园的面积,增加橡胶工人的数量和橡胶产量,是高于一切的任务,卓立仁要求拉吉,5年后要达到50万英亩橡胶园的面积,是一个必须无条件完成的任务。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卓立仁要求拉吉,必须放弃那种按部就班的方式,一切都要按照他刚才说的那种预期来做准备,他要求拉吉必须严格执行自己的命令,不得以任何理由或者借口拖延执行。
拉吉有点懵了,按照卓立仁的要求,5年后达到50万英亩橡胶园的面积,从现在开始每年至少把橡胶园的面积扩大5~7万英亩以上,最少也得有超过5万名割胶工人,那得花多少钱啊?拉吉现在有点担心了,怕自己没有做好给老板造成极大的损失。
卓立仁告诉他,只管放心大胆的去做,将来生产出来橡胶卖不掉,是自己的问题,与拉吉无关,他对拉吉的那些承诺仍然有效,可是如果拉吉没有完成5年内把橡胶园的面积扩大到50万英亩的任务,或者没有生产出来足够的橡胶,这个责任就是拉吉的了,到时候不仅那些承诺不能兑现,他还要追究拉吉的责任。
拉吉想了半天,就问了一个问题,资金方面能不能保障?麦克唐纳也有点担心这个问题,悄悄的提醒老板,美国总部可以用于东南亚橡胶园的资金只有不到200万美元了,恐怕很难保障卓立仁说的这个扩张的速度。卓立仁非常有把握的告诉他们,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他有办法解决。
谈完了正事,三个人一边喝茶,一边各自想着心事。卓立仁跟他们俩闲聊了一会,顺嘴问了拉吉一个问题,平时来这个神庙参拜进香的人多吗?拉吉马上就来了精神,告诉老板说来的人很多,就连喀拉拉邦的土邦主每年都会至少来这里两次。
尤其是到了印度教的几个主要节日,来这个神庙的人会有成千上万,这些人都要在这里住上几天,要排队轮流进入并且限制每个人在神像前面的参拜时间,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机会进去参拜。
卓立仁好像就是随口一说,还开玩笑的对麦克唐纳说,那么多人都挤在神庙外边,那么几间小破茅草屋可怎么住?麦克唐纳说印度人不用住带屋顶的房子,也能过得挺好的。
拉吉神色忧郁的补充说,虽然大部分的印度人都习惯于露宿室外,由于每年的参拜时间分布的比较散,还有两个节日是在冬天,印度冬天夜间的室外温度,有时候能降到零上15~18摄氏度左右,对于中国人来说很温暖舒服的这个温度,在印度已经能冻死人了,每年都有不少人因为去各地的神庙参拜被冻死。
卓立仁马上就有了一个主意,他跟麦克唐纳说道:“我们中国人也有很多这样虔诚的信徒,今天听了拉吉说的这些事,我觉得很难过!那些虔诚的信徒,仅仅是因为没有遮风挡雨的住处就失去了生命,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件让人感到愉快的事情。
麦克唐纳先生,我们既然在印度这块土地上赚了钱,是不是也应该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来回报这块土地?既然我们现在的资金比较紧张,不能把所有的地方都包括进来,那就先从我们眼前的这个神庙开始,我来出钱,在这些神庙的旁边买下来一块土地,也不用太大,足够建一个可以容纳得下几百人的营地就好了。
我们出钱给那些来参拜神庙的人盖一些房子,要能遮风挡雨,还要有一定的保温效果,不能让人直接睡在地上,要用木头搭起来平台给人住,这样可以防潮,还可以防虫蛇这些东西。
另外还要准备好炉灶和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比如说锅碗瓢盆这些,冬天还要有铺盖的东西御寒,如果将来的条件许可,还要给他们准备一些粮食和木柴,反正也用不了多少钱,就算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吧!你们觉得怎么样?”
麦克唐纳心里感到了无以复加的震惊!他其实早就在心里认定了,卓立仁不可能不重视这个神庙,他对自己的这个中国老板的看法就是一个标准的财迷,而且还是一个非常会赚钱的财迷,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忽视几吨黄金的存在?
唯一让他没想明白的,就是他打算怎么下手?这也是他和他那几个狐朋狗友一直都在琢磨,却又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不管哪个神庙,白天晚上都有很多人照看着,神庙在印度人心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比他们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的地方,那里边别说有黄金,就算是一根蜡烛你也没法弄出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