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反复商量之后,他们决定给建在英法德意四国的工厂各增加一条新型生产线,这样一来,这四个工厂的日产量都能达到55万人份,奥匈帝国的工厂因为是新建的,直接上三条新型生产线,日产量能够达到75万人份。
既能解决不少问题,也不至于和原来的战争后勤系统产生太大的利益冲突。我不和你们去抢最大的那块蛋糕,只来填补你们的不足部分,你们的士兵都能吃饱了,我也顺便赚点小钱钱,这样大家都好,还不得罪人。
法国的皮埃尔,英国的查尔斯,还有瑞士的斯蒂芬,都问过卓立仁一个同样的问题,为什么没有考虑到俄国也搞一个这样的工厂?那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卓立仁想了想还是算了吧!奥匈帝国是怎么没的他是真不知道,这个俄国是怎么没的他可是太清楚了,解放后那些老毛子的电影谁没看过?
小个子在1918,还有小个子在十月等等,一战还没完呢,那个小个子犹太人带着一帮子兄弟伙,把一个庞然大物般沙皇俄国,稀里哗啦一顿搅和就给弄没了,到时候我找谁要钱去?红色政权绝不承认沙皇俄国对外的一切条约还有债务的政策,是一以贯之,坚决不改的。
俄国的事情不用考虑了,还有一个事却不能不考虑,就是他在伦敦想起来的那个,在欧洲各国开办旧物店,用食品换金银首饰古董字画的计划,真遇到好东西,他也不会拒绝用现金付款,尤其是从中国流出来的好东西和老物件,只要是真的,有多少要多少。
他要求这几个经理,必须保证这些旧物店,用于兑换或者收购金银首饰文物古董的食品和资金支持,还要在旧物店附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建立仓库,存储收购回来的那些东西,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应该有足够的安全保卫措施。
包括卓立仁也没想到,所有为了这些旧物店设立的仓库,到了战争后期,都不得不一再的扩大,有的甚至比一开始扩大了几倍还不够用,通过用食品换金银首饰和古董字画行动,收回来的好东西居然得用船往中国运。
让卓立仁觉得哭笑不得的,也是需要用船往中国运东西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几个旧物店用食品换回来的东西里边有6000多幅油画,其中有不少是那种巨幅油画,有的比人都高。
欧洲人习惯于用画框装裱这些油画,不像中国人那样用画轴,装订完了一卷就走了多方便。居然就没有一个人想到,把这些油画上面又沉又大还占地方的画框去掉,只把画布运回中国可以省掉多少麻烦?
他把这个事的重要性和这几个人反反复复的交代了好几遍,还特别说明等他回到中国,会从中国挑选懂行的专业人员尽快赶到欧洲,至少要保证每一个旧物店,都要有一个这样的明白人把关,总不能挑了一堆破烂飘洋过海的运回去,损失一点食品倒是没什么关系,问题是不够丢人的。
前面咱们说过,保罗给卓立仁的电报上有两个消息,除了刚才那个好消息,还有一个不知道是好是坏的消息,反正是让卓立仁看完了,心里面七上八下的就睡不着觉了。
考夫曼和爱丽丝两口子给保罗的财务报表上面显示,被他们派去东南亚,抄底收购橡胶园的麦克唐纳先生,在最近的几个月里,用于购买橡胶园的支出急剧增长,从卓立仁离开美国时的480万美元直接飙升到了870万美元。
麦克唐纳给爱丽丝的电报上说的理由是,他在最近几个月除了继续在东南亚收购橡胶园,还在南美的巴西收购了20万英亩的橡胶园。他的电报都是从马来亚的吉隆坡发出的,这说明他一直都在东南亚没有离开。
如果他本人没有去南美,他是怎么在万里之遥的东南亚,收购南美的橡胶园呢?对于这一点,就连一直对麦克唐纳绝对信任的爱丽丝都有点含糊了,也没有给卓立仁一个合理的解释。
卓立仁反复看着手里的这封电报,就像上面写着你来猜猜看似的。好吧,既然想不明白,也猜不出来这里边到底有什么名堂,还是自己过去看看再说吧,好在欧洲这边的事情基本上都没什么问题了,他随时都可以甩手走人。
1914年6月22日傍晚时分,卓立仁和皮埃尔一起来到码头,皮埃尔要从这里坐船回法国,卓立仁的目的地却不再是原定英属马来亚的吉隆坡,而是印度的南部港口城市孟买。卓立仁在决定了要尽快赶往东南亚之后,给麦克唐纳先生去了一封电报,告诉他自己要过去的消息。
没想到卓立仁已经买好了船票,准备上船的前几个小时,收到麦克唐纳的加急电报,如果可能请到印度孟买见面,请回电确认已经收到此电报并且同意。这个家伙是担心卓立仁已经上了船,看不到他的电报,他可不想自己去了印度,卓立仁却到了吉隆坡,所以请卓立仁确认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