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体版 简体版
恋上你中文 > 秦始皇孙天界直播日常 > 第16章 秦皇虎视苍生群,汉武馀烈尚氛氲③

第16章 秦皇虎视苍生群,汉武馀烈尚氛氲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眼看着嬴棠都快把自己的祖籍扒出来了,刘向觉得还是有必要为自己辩解一下的:“这是用来教授人道理的寓言故事,当然要改一改,不跌宕起伏一点,不把秦王写得凶悍一点,怎么显出策士游说水平的高超?何况蕲年宫之变起因经过结果别的史书里记载的都挺详略的,大凡读过的人都不会弄混……你们后人读史都只看一家之言的吗?”

【后世学子们要学的东西很多,他们中学时历史只是他们课业的一部分,几乎是课本里讲什么他们学什么,上了大学,大家就要专心致志学自己专业的东西,为以后工作做准备,您说的这些……不是特别爱好或者以此为专业的人,大抵是不会主动去了解的。】

“哦?要学哪些东西?”李世民应当是最关心考试的那一批人了,他要好好汲取后世经验,看看有什么可以抄……不,有什么可以借鉴的,来把科举制做大做强,争取早日实现“天下英雄尽入彀中”的理想。

【那可就多了,文学、算数、外语、地理、历史、政治……】

“除了文学,这其他就相当于君子六艺吗?”刘向问。君子六艺中有礼、乐、书、数、射、御,从某种道理上来讲,确实是和后世科目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一样的,”嬴棠没上过学,具体怎么个不一样他说不上来,但就是觉得差别很大,“我觉得他们学的要难一点。”文科类还好,理科类那就是灾难,可怜后世学子,小小年纪为着这东西揪秃了自己一堆头发。

“可若他们连史学都一知半解,日后怎么做官治国呢?”

“谁说学习就一定要做官了?”嬴棠嗓音微微拔高,“后世小孩,人人都要读书,若都是为了做官,又哪里有那么多官职可以给他们做呢?”

“每个孩子都要上学?!”这句话就像一勺热油,点燃了诸天万朝人心中的火焰。

有人欣喜若狂,仿若看见了黎明的曙光;有人不可置信,遭受到的冲击不亚于看见泰山崩于前;还有人心生警惕,生怕嬴棠继续说下去,把这股人人都能读书之风吹到他们的时代,动摇他们的利益。

“这,这……不可能吧,读书不是那些有钱人才能的……纸笔束脩都不要钱吗?”

“爹爹,我也想去后世,我也想读书……”小儿揪住父亲的衣角。

“乖……乖,那些书太贵了,咱家供不起……”老父搂紧孩子,又是愧疚又是心疼。

【因为生产力上来了啊,人人能吃饱,不必再为生计发愁,生活好了,教育自然也要提上来。你们说的纸张什么的,在后世都很便宜,束脩……国家有义务教育,从孩子七岁左右开始,持续九年,期间学费国家会免除全部或者大部分。】

“后世有多少人?”比起父亲和孙子的活跃,刘恒可以说是非常安静了,他不喜欢在诸天万朝面前露脸,所以把自己这里的音视频关了。但“人人能吃饱”这句话精准地搔到了他的痒处,他没法儿再一声不吭,便开了音频。

【单咱们国家的话……有个十几万万吧,我也很久没关注了。】

“十几万万?!”这是个什么概念?

“这么多人,都能吃饱?”

【然也,不要怀疑,真的。】

“那后世,到底有多富,才能供应这么多人的口粮啊……你方才说到生产力,莫不是,后世研究出了什么特殊方法,把‘生产力’提了上去?”

“不愧是汉文帝!”嬴棠赞叹道,“在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下,后世早有了亩产千斤的种子。”

“亩产多少?!”刘恒的声音变了调,“多少斤?”

“千斤……现在估计不止了。”嬴棠上次下界也是几百年前了,和后世人比起来,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土狗”了。

这下其他皇帝们也坐不住了,也不管自己的声音会不会和别人的掺在一起,打开音频就是一顿问。

“谁,谁这样厉害,莫不是你们神族下凡了?”

声音太杂太多,嬴棠听得晕头转向,根本不知道该先回答哪一个,只精准捕捉到了“是谁”这个问题。

“不是神族,”嬴棠先是低声喃喃了一句,紧接着,他拿起身边的扩音器,大声道,“不是神,是人,是人!”

“人能有如此力量?!”

“有!”嬴棠掷地有声地给出答案。

“他们的伟大,是神明都要仰视的。”

泽被万世之功,神明岂可与之相提并论?

“神明仰视人?”有人在下面嘀咕,“那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刘恒淡淡道,“大家祈神不正是为了能风调雨顺,年年丰收么?使那人当真能改出亩产千斤的良种、让百姓免受饥馁,那他于百姓而言,与赐福的神明又有何异?神又不曾拯救那些濒死的人,人却做到了,那么,说神明都需要仰视那人,有问题么?”

“陛下说的是,臣汗颜。”那人赶忙拜下请罪。

“那亩产千斤的良种,是如何来的?你之前填问卷的时候送了我们东西,是不是也能把种子,给我们一部分?”刘恒没再理会那人,紧追着良种的话题不放。

刘恒的话说到所有有志帝王的心坎儿里去了。

“若能得此良种,或者,将这改造方法分享一二……不管你提出什么要求,寡人一定尽量做到。”说这话的,是姬发。

说来姬周也是一个奇特的部落,别看他们整天和西戎殷商打生打死,把自己整的血淋淋的,实则有祖传的种地爱好。他们的祖先后稷就曾任夏朝的农官,自公亶父带着族人迁徙到岐邑后,姬周几代首领都将农业视作族群立身之本,姬昌还时常亲自下地劳动。姬发本人极喜欢拿农事来比喻政治,可以说是“左手斧钺右手耒耜”的经典范例了。

“话说这么大也不怕闪了舌头,自己活不长了,就来带累我们。”李漼直翻白眼,语气颇为不屑。

“武王是史书认定的圣人君主,会关心这种问题也不奇怪。”王宗实道。

“还圣人呢,造反户罢了,和外头那些贼子有什么区别?”

可是陛下,您也不算正儿八经继位的啊!王宗实腹诽。

当年宣宗皇帝其实更青睐的是夔王李滋,但因为李漼年长,所以宣宗迟迟不能下诏立太子,直到病逝,太子人选都未定。

王归长、马公儒等人当时欲立的是李滋,李漼能上位,是靠着王宗实等人的扶持。①

但李漼显然不会觉得自己这皇位来路不明,他只会找别人的问题。就比如他这样骂姬发,就不光是为了刚才姬发说的话,而是为了现在的局势。

李漼为人骄奢淫逸,残暴不仁,只顾自己玩乐。当年为了少管朝中事,他故意任命重病在身的白敏中为相,白敏中多次请辞都被他驳回。且李漼这人,不但于佛法、办席两道颇有心得,识人之能也是上佳,白敏中死后,他所任命的宰相,不是庸碌无为之辈,就是尸位素餐、可以和李漼本人并称“卧龙凤雏”的人。

古语云:上梁不正下梁歪。皇帝和宰相都是那德行,就更不能指望下头的官员干什么好事儿了。几重高压下来,百姓们的日子越来越难过,眼看着是活不下去了。

近些年陆陆续续有起义发生,虽然都被镇压了,但也叫李漼烦不胜烦,恨透了这些不肯老老实实被他压榨的人,自然连带着不喜身为“造反翘楚”的成汤周武。

虽然我把你们压迫得够狠,虽然你们活不下去了,但是你造反就是你的错。

只能说,不愧是他。

【武王别急,既然让你们知道了,后面当然会有相关的安排。等这一讲过去了,我会把这事提上日程的。】

这话给了大部分人一个定心丸。

仅是大部分人。

西晋末年位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