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传说中,天吉娘娘显灵下凡的日子,正是四月十五。
所以,后裕人会在这个时间前后,举行盛大的祈福感恩活动,名为“寄恩节”。
一为感谢娘娘的慈悲心肠、善心善行,二为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哎,真是个可歌可泣的故事……那位传说中的天吉娘娘,不就如佛祖割肉喂鹰一样么……”
好半天才从讲述中回过神的秦淮,感慨着。
对天吉娘娘和寄恩节,不由心生向往之情。
“呵呵,街上的热闹并算不得什么,这时节自然是娘娘庙的香火最旺。你若喜欢,不如咱们明天一同去逛逛,如何?”
看出秦淮兴致颇佳,萧路便提议道。
“好,咱们也去拜一拜,求个平安顺遂!”秦淮答应着。
萧路牵着缰绳的手乐到打晃,明知故问道:
“秦将军向来敬神佛而远之,怎么今日这般热切?”
秦淮答得也干脆。
“以前不信是因为孤家寡人一个,并无贪图之事可求可留恋,现在有了你,怎由得我不信。”
萧路只觉得,秦淮这每一个字都如一团火。
滚动在自己身上,留下一片躁动的火热。
他赶紧低头理了理衣襟,佯装无事道:
“咱们今天先找间客店投下,明天一并去过娘娘庙和萧氏故居,这一程也就算结束了。”
翌日大早,萧路才将将穿衣洗漱完毕。
秦淮就端了早餐进来,说是一起吃完好上路。
心盛的模样,让萧路有些忍俊不禁,随之细细端详起对方今日的装扮来。
不得不说,萧路自认识秦淮以来,从未见他这么穿戴过。
没有了一家之主的威严,也少了身为武将的肃穆之气。
现下,自己面前只有个闲散的富贵公子。
乐山好水、闲云野鹤,颇有些魏晋名士的不羁风骨。
“别看啦,快吃饭吧!吃完咱们早点儿走,万一山上人太多,赶不上时辰怎么办?”
秦淮倒也不客气,坐在桌前就开始喝粥,边喝还边催着萧路。
娘娘庙就建在后裕旧都,西南方的庆吉山上。
那山虽不算高,却因道路狭窄,前来祈福的人又多,着实有些不好走。
秦淮和萧路身处其中。
往前看是望不到边的人潮汹涌,往后看更是乌压压的人头攒动。
且无论男女老少,每人都挎着个小篮子,里面全是祈福要用的香烛福钱等物。
好容易登上山来,只见娘娘庙周围古木参天、树影婆娑。
翠烟掩映着朱红的围墙,斑驳的影子招摇在翼角。
偶有几只鸟儿,扑闪着翅膀飞过树丛,悠扬的鸣唱盘旋在上空。
让人不由心下安宁放松,连呼吸都慢了下来。
方才还呜呜泱泱的人群,一到了这里马上也都安静下来。
不知是心怀敬畏,还是被这里的那份安详静谧所感染。
跟随着众人的脚步,秦淮在萧路的指引下,进到了大殿之内。
让他十分意外的是,殿里没有气派宏伟的金身塑像。
中央只有一女子,正在研药捣药的石雕,想必就是天吉娘娘了。
这石雕比寻常人高不了多少,也不曾有夸张的装饰彩绘。
可眉宇间凝聚的悲悯慈爱,让人只看一眼便会被深深震撼。
秦淮心想,这还是第一次,在神的身上感受到人性与母性的光辉。
目光,随之转到大殿墙面的壁画上。
上头绘着的,俱是天吉娘娘各种事迹传说。
有萧路给他讲过的青丝化湖、泣露成雨,还有散医施药、以身饲畜……
每一幅都美轮美奂、栩栩如生。
不管场景怎么变化,不变的是天吉娘娘那恩慈的目光,和柔和的面庞。
在最后一幅壁画下方,秦淮看到有个红莲形状的功德箱。
很是别致少见,便问萧路为何要做成此种样式。
萧路解释道:“传说中,天吉娘娘就是用红莲承托药物,分发给百姓的。”
“为了纪念她,庙里的很多装饰都与红莲有关,重要的功德箱当然也不例外。”
秦淮点了点头,与萧路一起留下香火钱,便再次由其引着到树下写福牌。
路上萧路还说:“这里的那棵古槐,据说有一千多岁了,是偷食太上老君金丹的锦毛鼠所化,人们都说在此地求的福牌特别灵验。”
一听“特别灵验”,秦淮回身便拉住了对方的手。
加快步伐,往他刚刚指点过的方向走去。
萧路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惊地“啊”了一声。
却也任由秦淮牵着自己,走向那片福气所钟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