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邱弈。”
“今天本来是想直接讲新段子的,但从大家的反应中不难看出你们想听点别的。”
“所以还是先聊聊韩哲老师吧。”
(观众起哄)
“我和韩哲老师的关系你们是知道的。”
“通常是他那边骂完我,我这边回应。”
“回应完他那边接着骂,我这边接着回应。”
“不能说亲密无间吧,但也算得上是合作愉快。”
“最近你们也知道,韩老师就我的脱口秀风格又进行了新一轮的点评。”
“原话是‘段子不怎么样,成天靠脸糊弄小姑娘’。”
“我听完心里很感慨。”
“韩老师不愧是语言艺术家,骂个人还押上韵了。”
(观众笑)
“开玩笑开玩笑,还是非常感激韩老师对我这张脸的肯定。”
“本来嘛,按照惯例,这时候我应该假惺惺地表示受到了冒犯,编着段子回怼他几句。”
“这样就可以让你们来回多跑几趟,把我们俩的关注度都拉上来,皆大欢喜。”
“但是这回,细心的观众发现了不对劲。”
“我看到网上有人质疑,说这俩人是不是签了什么合同,讲个脱口秀怎么还演上连续剧了?”
(观众笑)
“对不起大家,是我们不好。”
“既然被看出来了,这个法子肯定就不能再用了。”
“于是我的经纪人打了个电话给韩老师,好声好气地劝,说老师你看,观众都这么说了,要不咱以后就别骂了吧?”
“韩老师也很客气,说没事,观众总有一天会明白我说的都是真心话。”
(观众笑)
酒吧内最亮的一束光聚焦于台上的一个人,一支麦。观众席隐藏在黑暗中,传来阵阵笑声。
观众席后方,是错落的高脚桌椅,平时没有脱口秀表演的时候,客人大多会选择坐在那儿。
再往后,是一个吧台,正对着酒吧的出入口。
杨凯,这家酒吧的老板之一,邱弈唯一保留至今的发小,正坐在吧台后,一只手撑着下巴,另一只手很不给面子地刷着手机。
玻璃门无声地推开,走进来一个顾客。
观众的眼睛此刻都盯着台上,谁也没注意到她,但邱弈看到了,朝那个方向眯了一下眼睛。
对方扫了一眼整个场地之后,没有选观众席,也没有选高脚桌,而是走向了吧台。
那里是整个酒吧光线最充足的地方,邱弈终于把人看清楚了。
一袭长裙,头发盘起,浑身上下保持着一贯的优雅姿态。
几乎与这里的的氛围格格不入。
杨凯抬头瞄了一眼,下意识地绷直了背,放下手机,正襟危坐等着她点单。
然而她没有立即理会杨凯,而是隔着观众席看过来,抬起手小幅度地挥了一下。
被那么多双眼睛盯着,邱弈没有做什么大动作,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然后挪开了视线。
韩哲老师调侃得差不多了,该换个话题了。
但观众显然还没听够,在他调转话锋时,很默契地“啊”了一声。
邱弈笑了笑:“啊什么呀?咱总不能指着韩老师一个人薅段子吧。”
这也是个玩笑,他其实很少提到韩哲,甚至可以说有点太少了。
相较于韩哲毫无顾忌的犀利点评,他的“回敬”都很温和,而且只在观众有明显期待时,才不痛不痒地带过几句。
刻意避免冲突的做法。
用韩哲的话,叫做“回避型脱口秀”。
邱弈没放在心上,只当韩老师是患了什么毛病,非要被怼上几句才能舒坦。
他轻飘飘地将话题揭过,开始试刚写好的段子。
几个梗下来,效果非常凑合,得到了些不温不火的笑声,根据经验,这属于同情笑,靠得是跟观众多年建立的情分。
还得再改改。
如果是往常,即便场子再冷,他也会把准备好的稿子讲完,可也许是心神乱了,他忽然有点讲不下去了。
邱弈将搭在麦架上的手收回来,两三句话收了尾,接着往前几步走向观众席,直接过渡到了互动环节。
观众只觉得今天的表演稍微有点短,倒没发现什么异常。
“一个人来的吗?”邱弈将麦递给坐在第一排的一个女孩。
“不是,跟朋友。”
“说实话。”邱弈看了一眼跟她挨着坐的男孩。
女孩笑了起来:“跟男朋友。”
“上这儿约会来了?”
“不是的,邱弈哥哥,主要是想来问点事儿。”女孩对上麦,声音很甜地说。
“你同意你女朋友这么叫我吗?”邱弈问旁边的男孩。
“其实我也想问,”男孩嗲声嗲气地补充,“邱弈哥哥——”
邱弈等观众笑够了,一脸糟心地把麦递过去:“问,赶紧的。”
“今年的《脱口秀之夜》还办么?都等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