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杏村是靠边塞的一个小村庄,近些年来楚朝不太平,边境常有蛮族侵略,连带着附近的村落城镇也不太平。
前段时日发生了件大事,平南府久旱已成旱灾,朝廷拨款五十万两派人前去赈灾,然而平南府却还是差不多死的只剩了几万人。不仅是旱灾死人,还因为瘟疫。
当时派去赈灾的钦差大臣也死在了疫病上。而后朝廷又派太医又拨款前去平南府期望能将事情解决,但事非人愿,平南府附近的州府也有人染上了疫病。
许多人在此一劫中没能活下来,他们不知道的人,朝廷拨的救灾款早被贪了十之七八,活下来的人最终选择了揭竿而起。
如今的楚朝可以说是内忧外患不断。
本来不论世道乱不乱,与莫北是没什么关系的,毕竟莫北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汉子,唯一不同的大概就是他有一把子好力气。
小杏村也与平南府相距甚远,疫病与灾情并没有影响到小杏村。
然而,蛮族在楚朝安插的细作将楚朝如今的情况传回了蛮族,蛮族看准了时机,趁朝廷抽调人手前往镇压起义军时点人攻打边城。
短短数十日,蛮族已下四城。
小杏村离边城不远,如今能逃的早就逃了,莫家一家四口,两个老人和莫南莫北两兄弟,莫北让自己哥哥带着两个老人逃难了,他自己却选择了投军。
楚朝先帝昏庸,信重佞臣,流恋于后宫庭院之中,权柄也大多流入了世家之手,然世家并不满足于此。
在先帝因美色掏空了底子驾崩后,世家联手将先帝最小的儿子推上了皇位,幼帝登基时不过五岁稚子,而他已经成人的兄长全都死于皇位斗争与各种意外。
如今幼帝登基也已五载,朝政一直被世家握在手中,平南府赈灾银被贪墨的大头,也在世家手中。
莫北选择投军不是想写为国效力,原因也很简单,他只想混口饭吃。
楚朝财政早被世家握在手里,世家敛财也不在意平民死活,赋税极重,然现在世道乱了,还未打太久,到征兵的地步,这时主动参军家中可免一年赋税。
为了这一年不被赋税连累,莫北选择了主动参军。
一年赋税对有钱人家来说并不算什么,但小杏村本就离边城近,土地也不算肥沃,逐年增加的赋税更是压垮了不少农人,为了一家人能够活下去,莫北决定投军。
莫南本也想去的,然双亲已经上了年纪,两兄弟也还未娶妻,若是两人同去,家中事务的担子也就全落在了双亲身上,所以只有莫北一个人去了。
彼时蛮族与大楚将将开战,朝中军饷也给的算多。
但是双方这一战,一打就是几年。
几年过去莫北已经从一个刚刚参军的毛头小子立功升了个千总,手底下也领着千人队了。
千总说出来只是个正八品小武官,却是莫北凭着自己一把子蛮力硬生生从敌军杀出来的功绩,这几年边塞军与蛮族之间互有来往,僵持不下,朝中已是怨声载道。
在那些文官看来,大楚兵强马壮早就该直入蛮族腹部直取蛮王首级。
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朝中有人贪污了军饷,非战时边塞军得到的军饷也就只是勉强维持温饱,战时所有将士所需更甚,但军饷也就只是多了两三成,勉强够将士们吃饱肚子,也就仅此而已了。
世家没想过让楚朝边塞出事,若边塞军出事,蛮族打入京城也不过是时间问题,所以边塞,定不能出事!
但楚朝官场腐败,在这等情况下,竟还有官员想着贪污军饷用以行贿,可以说有此局面也是世家咎由自取罢了。
只是可怜边塞军在这等环境下苦苦支撑了几年。
腊月。
大雪纷飞,原本银装素裹的雪地染上了一片片血红色。
寒冬腊月,蛮族缺少粮食,对中原早已虎视眈眈了许久的蛮族彻底露出了獠牙。
“杀!”
“冲啊!”
“杀光这群蛮子!”
在号角的伴奏下,边塞军五十万大军冲向对面蛮族五十万大军。
双方共计百万大军混在一起厮杀,鲜血染红了这片纯白无瑕的雪地。
莫北带领自己手下的兵马杀入蛮族士兵中,刚冲到蛮军近前,挥刀一刀就是一个士兵首级落地。
双方人马虽说是五五之数,但边塞军早已粮草不足,而蛮军却早已做好了长久战的准备,他们隐藏身份买通了江南的粮商买了许多粮。
两军在雪地里不断厮杀,莫北早已感觉到疲惫不堪,但他不敢松一口气,战场上有丝毫松懈都会要了他的命。
夜晚来临,双方鸣金收兵,莫北拖着疲惫的身体草草清洗了身上的血迹就睡下了。
楚军主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