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苒进来时就注意到了,院里还建了东厢房,整个小院大概有三百平米。余苒不由得感叹现在的房子还真是便宜,不过也能理解。前世老爸老妈是1994年在县城买的楼房,将近100平米,6万多块钱,离现在还有小十年。喝完水,李铮带着余苒看房子,一楼有客厅,两个房间。客厅比较大,有四十多平米。客厅的两边各有一个20平米的房间,一间布置成了书房,一间是卧室,卫生间在西边。二楼四个房间,一个是客厅,没有一楼那么大,一间布置成了书房,两个卧室。最西边是卫生间。
余苒很满意,对房子满意,价格也让人满意。下了楼,余苒又确认了下价钱,就问二位房主:“大姨,大姨夫,现在正是春节假期,是不是得等上班后才能去办手续?您家里这些东西都得搬走吧?”
大姨夫说:“我给房管局的人打个电话,看看能不能派个人给咱们办手续。”又说:“假期结束我就得去市里上班,三天内保证搬走。”
大姨夫去打电话,李铮问余苒:“状元,是你自己掏钱买房?”
余苒点头,稍微透露了点儿信息:“我从高二起就开始写小说了,算是小有所成。还要注意保密哦!”
李铮捂住了自己的嘴,自己高二、高三累成了狗,才考上财贸学院这么个学校……
“状元,你笔名是什么?”
余苒弯弯嘴角:“容我先保个密。”
李铮挠心挠肺地难受。
大姨夫打完电话回来:“我跟房管局的人约好了,咱们明天早晨九点到房管局办手续。咱们房管局见。”
余苒点头,问:“您看,我要不要给您交个定金?”
大姨夫摆手:“不用不用。我巴不得赶紧卖出去好去上班呢。”
李铮举手:“我作证!”
余苒笑着告辞:“那咱们就明天见,我也得准备下钱。”
第二天早晨九点,余苒赶到房管局和李铮的大姨夫办了房屋买卖手续,余苒手里又多了一个县城的房本。天阴沉沉的,飘起了雪花,余苒心里却是热乎乎的,自己在县城也有了一个家。
这个房子,余苒还不想和父母说。他们现在不会来县城住,老妈在村里上班,老爸每天要回家,不会自己一个人住到这边。前世他们搬到县城住的时候,已经退休了,小侄女上幼儿园没人接送,才不得不在县城买房子。当时余苒已经结婚了,老妈打电话跟她要了一万块钱,哥哥出了一万,老爸老妈多年的积蓄有三万块,钱不够,不得不找亲戚朋友借了一万多。等到可以办房本的时候,哥哥直接把房子落在了自己名下。老爸很生气,老妈却觉得理所当然,跟余苒说谁家不是把家产留给儿子,靠着儿子养老。余苒就说:“您既然要指着儿子养老,把这些都给他我没有意见。但您不能房子给了儿子,该养老了却什么事都找女儿。”后来老爸把老家的房子卖了,还了余苒一万块钱。
现在如果余苒说自己买了套房子,过两年老哥要结婚又没分房的话,老妈肯定会说服自己给他住。搬进来容易,搬出去就难了。还是等哥哥结婚单位分房了,再说自己买了套房子吧。可怎么解释钱是哪来的呢?头秃!
过了几天,李铮和周青山一起来了余苒家,悄悄地把钥匙给了余苒,说大姨一家已经搬走了。
第二天,余苒骑车去了县城的小二楼,房子打扫的很干净,余苒又收拾了一遍,直接从空间里搬出来几件家具。利用空间的自动补货功能,把二层楼的家具都补齐了。
余苒又把两只黑白宠放出来,“看看,这是咱们的新家。”两只宠楼上楼下四处溜达,估计也在纳闷主人到底有几个家。回家后余苒以回杂志社上班为由离开了家,带着两只宠在小二楼住了几天才回市里。这里比市里的房子活动空间大,两只宠还是很喜欢的。
余苒也利用这几天把《蹉跎岁月》的大结局完成了。1977年9月底,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知青们废寝忘食地复习功课,早就做好准备的叶桦等人一飞冲天,成为了天之骄子。青春的岁月像条河,岁月的河啊汇成歌。整整十年,经历的苦难成了磨砺他们成长的试金石。这蹉跎的岁月只能通过加倍努力来追赶,为此信心满满,他们斗志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