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苒骑着自行车回了家,在四合院里做了第一顿饭-—牛腩炖土豆,西红柿炒鸡蛋,大米饭,一人一狗吃的高兴。吃完饭,将剩下的收进空间,一人一狗在院里遛食,余苒又给两棵树浇了水。
回了主卧,拉好窗帘,一人一狗进了空间。余苒要开始务正业-—写小说啦。余苒想起后来听到的小说连续广播《蹉跎岁月》,以及同名电视剧,想起《孽债》,《人世间》……余苒还忘不了自己在村里读小学时,教自己班的知青老师,眼神清澈、文文静静的,经常拿着本《简明哲学》,手不释卷。那会儿自己是小学三年级吧,还没有恢复高考,后来余苒没有再见到她,是提前返城了?不管怎样吧,余苒相信这样好学的王明老师一定有个好前途。余苒经常想起她对自己说:“小丫头,好好写,我给你判。”余苒又想起前世在考试院认识的两个高校老师,也是北大荒的建设者,经常听他们提起插队时发生的事。余苒想写这一代人的故事。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带着一腔热血的一群京都知识青年(叶桦,罗磊,闻天歌,张春晓,余得水五人)响应党的号召,去了大东北。在那里,他们战天斗地,与天斗,与地斗,与阶级敌人斗!屁!差点儿被老天冻成狗。生活常识欠缺,存柴不足,差点儿丢了一条命。不会干农活,累的直不起腰,坐在地上哭。缺油少盐的饭菜,还吃不饱,夜里饿的睡不着,喝凉水充饥。不同地域的知青,还存在小团体之间的不和谐,小争斗。和原住民也是小摩擦不断。这样的日子,有人变得麻木,得过且过。有人受不了这样的生活,嫁给当地人。但可能因为识人不清,陷入更大的苦难。有人被当地人算计,不得不嫁给当地人。有人报团取暖,结成伴侣。机会来时,抛下妻儿或是家人先行跑路。也有人没有丧失生活的热情,认真学习,努力生活,等待机会一飞冲天。
余苒宣泄完自己的小情绪,开始列大纲,再一点点地往里加细纲。
第二天早晨起来,吃过早饭,余苒找到附近的公用电话,给沅沅姐打电话,告诉她自己搬到了京大附近,有事可以给她写信,或者来家里找她。沅沅姐:“小丫头,祝贺你啊,市状元!”
余苒:“谢谢沅沅姐。”
“你不找我,我也正想着怎么和你联系呢。”
余苒:“开学了,再跟你说通信地址。我在京大附近的槐花胡同买了房子,25号院,你周末可以来这儿找我。平时要上课,肯定不在。”
沅沅:“你可以啊,大手笔!”
余苒笑:“你也可以买的。以后肯定价钱越来越高。”
沅沅呵呵,心说谁能有你能挣钱。“你写的那本《初心》,有人看上了第三个故事,想改编成电影,问你出不出售版权。”
余苒:“肯定出售啊!我不太了解行情,一般多少钱?”
“三五万吧。我先跟他们谈谈,争取高点儿。”沅沅接着说:“还有一件事,咱们市作家协会的人联系我,说你的几本书都不错,问你想不想加入作协?”
余苒点头,又想到她看不见,大声说:“肯定想,以后咱也是有组织的人了。”
沅沅:“好,我跟他说。到时候去找你。还有,你最近写着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