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院早已置下宴席,遍邀城中女眷及其夫婿,庆贺二娘子及笄之喜。
夫妻两人站在一处,给宾客还礼,谁不叹一句郎才女貌,神仙眷侣!
皇帝也没有停止整活,开始了他新的作死。
高句丽是不能再打了,但面子还是要找回来的,皇帝灵机一动,北边不还有个突厥嘛!
突厥之先,平凉杂胡也,姓阿史那氏。魏太武皇帝灭沮渠氏,阿史那以五百家奔蠕蠕。世居金山之阳,为蠕蠕铁工。金山形似兜鍪,俗号兜鍪为突厥,因以为号。
自此突厥在北方草原壮大,虎视眈眈以望中原。
长孙嫣之父长孙晟曾事北周时,护送千金公主到突厥牙帐,以一箭射双雕,受到突厥可汗礼遇,经常一起游猎,他便趁此机会考察突厥山川形势、部众强弱。
北周大定元年,隋国公杨坚接受静帝禅让,登基即位,改元开皇,建立隋朝,突厥沙钵略可汗欲发兵伐隋,借机入主中原。
长孙晟查知此事,上表先帝,详细分析突厥内部的情况,提出“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提议,即联络西边的达头可汗和阿波可汗以及东边的突利可汗,孤立沙钵略可汗,等到十多年后突厥内乱,隋朝再来讨伐,就可以一举消灭突厥。
先帝依其计策,派长孙晟离间分化突厥,几年时间下来,沙钵略可汗则从此由强变弱,只好遣使向隋朝进贡称臣,从此西突厥势弱。
大隋北境安定,才有余力南下伐陈,统一天下。
后来东突厥做大,长孙晟又献策先帝,扶持启民可汗,助其击都蓝,败步迦,收服降众,启民可汗也懂感恩,对隋称臣纳贡,十分恭敬。
当今天子杨广继位后,欲在大业三年北巡至榆林郡,欲出塞外,陈兵耀武。因怕启民可汗惊惧,便先派长孙晟去做启民可汗的工作。
启民可汗闻讯后,召所部奚、室韦等数十个部落的酋长聚集,以迎接皇帝。长孙晟见营帐前杂草丛生,想要让启民可汗亲自拔除,并让各部酋长看到,使其明白天子的威重。
思虑过后,他手指帐前的草说:“此根极香。”启民可汗闻后说:“殊不香也。”
长孙晟又说:“天子行幸所到之地,诸侯都躬亲洒扫,除清御路,以表示自己的至敬之心。如今牙帐中荒芜,所以说是留香草罢了!”启民可汗这才悟其本意,拔下佩刀,亲自除草。其余各部族长见后,争相仿效。
启民可汗又发命举国就役开御道,西起榆林,东达于蓟,长三千里,宽百步,护送陛下巡游北塞,这大大的满足了皇帝的虚荣心,令他十分得意。
可惜的是,长孙晟与启民可汗同年去世,继位的是其子始必可汗,始毕可汗对大隋也算恭敬,上表续娶嫁给其父启民可汗的和亲公主义成公主,依旧上表称臣,因此皇帝就不在记挂突厥,把重心转移到到别的地方。
但突厥这个部落吧,主打一个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随着皇帝在国内一通折腾,短短几年时间,大隋国力衰弱,而突厥却日益强盛。
皇帝征完高句丽,才后知后觉此事,连忙召始毕可汗觐见。
始毕可汗也不差事,当即奉诏前往东都洛阳朝见皇帝。
这下子皇帝没了发作的理由,又向大臣问计,可惜朝中已无长孙晟,有个叫裴矩的二把刀,认为始毕可汗部众逐渐强盛,就向皇帝献策分散始毕可汗的势力。
皇帝于是打算以宗室女嫁给始毕可汗的弟弟叱吉设,并封他为南面可汗,叱吉设不敢接受册封。始毕可汗知道此事后,就对隋朝逐渐产生怨恨。
突厥的大臣史蜀胡悉善于谋略,受到始毕可汗的宠信。裴矩诈称与史蜀胡悉做买卖,将史蜀胡悉诱骗到马邑,将他杀害。然后派使者向始毕可汗宣布诏命说:“史蜀胡悉背叛可汗来投降,我已经帮您将他处死。”
始毕可汗知道情况后,从此就不再到隋朝进贡朝见。
这一通操作下来,始毕可汗毫发无伤,反而令大隋与突厥交恶。
中原与北戎交恶也是常有的事,你就防着点他呗。
偏皇帝不知道怎么想的,又要去巡游北塞。
不是,你先前去巡游北塞,是有长孙晟开路,启民可汗毕恭毕敬一路护送,所以才得以大显威名,现在长孙晟没了,始毕可汗还跟你交恶,你还敢去巡游,是哪里来的勇气呢?
果然,八月初八日,始毕可汗趁隋炀帝巡游北塞之机,亲自率领几十万名骑兵策划袭击隋炀帝的车驾。
义成公主事先派遣使者将此情况报告给皇帝,皇帝大为震惊。八月十二日,皇帝车驾迅速驰入雁门城,次子齐王杨暕率领后军进驻崞县。
八月十三日,突厥军队包围雁门郡,隋军上下惊惧恐怖,拆毁民房用作守卫城池的材料,城中有军、民十五万人,粮食仅够供应二十天。雁门郡的四十一座城池,突厥军队已经攻破其中的三十九座,只有雁门、崞县没有攻下。
突厥军队急攻雁门,箭都射到隋炀帝面前,隋炀帝大为恐惧,抱着小儿子赵王杨杲哭泣,眼睛都已哭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