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晚饭还是炒豌豆配糙米饭,没什么油水,但有的吃也不能挑。
韩家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习惯,韩靖川扒拉了一下碗里的豆子,觉得赚钱一事不能再拖。
“明天我想去趟县里,家里有什么需要买的我可以买回来。”韩靖川放下碗筷淡淡道。
“你自己去吗,身体能行吗?”韩奶奶还是担心孙子的身体,“要不你坐牛车去?”
“不用,我身体已经无碍了。”原主之前去县里念私塾都是走着去,韩靖川觉得他闭着眼睛都能走到县里。
“去县里?”大伯娘黄翠翠想了想:“这次摘了不少豌豆,咱家吃不完,要不川小子你拿去卖了吧。”
“二哥他哪会卖这个,”韩小溪跃跃欲试,“我和二哥一起去吧,我来卖。”
韩靖川心里感激,倒不是他不想卖菜,他想尽量一天内摸清县里的经商消费情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是把时间都拿来卖豌豆有些浪费。
韩家现在的经济情况一天都耽误不起,亲事无论是不是真心想办,形式上总不能让旁人看笑话。
下了饭桌,星哥儿帮着大堂嫂收拾碗筷,韩靖川本也想帮忙,柳竹把他叫到屋里。
“你是想去县里找活干?”知子莫若父,“阿爹相信你心里有数,别的就不多说了,铜板你拿着,遇到想买的就买。”说着递给韩靖川十文钱。
“不用,家里既没有什么需要我带回来的,那钱就不用上了。明天我带着午饭走。”
韩靖川没说要做市场调研的事,明天不一定有收获。
翌日,韩靖川和韩小溪吃完早饭出发,步行到县里大概要半个多时辰,不带重物倒还好。
走到村口时看到了去县城的牛车,村里人若带的东西比较多,大都会坐李老伯家的牛车去县城,一人两文钱,带包裹或者大筐的还要额外付钱。
李老伯是村里有名的富户,拥有全村唯二的两头牛之一。
韩靖川对着牛车露出了羡慕的眼神。
韩小溪也很羡慕:“咱家要是也有牛就好了,既能种地又能拉人。”
这个目标暂时听起来有点遥远,但也不是不能实现,韩靖川还是挺有信心的。
到了县城,韩小溪去市集寻摊位卖菜,韩靖川开始调研。
二人约定申正(注1)在城门口见,这样还能赶回去吃晚饭。
县城不算太大,规模也就和现代比较大的镇差不多,溪柳村隶属长阳省、颖平府、广安县,大晟的行政区划不算复杂,共省府县三级,广安县的经济水平在原主记忆中属于全国中等稍偏下,整个县城的消费能力一般。
但再一般也比村里强多了,县里有钱人还是不少,对新鲜事物接受力也强。
县里有两个“消费主街区”,分别以东大街和西大街为中心,辐射周围的小街小巷,又称东市和西市。中间一条主干道叫广安大街,穿城而过,县衙就在这条街上。
东市的消费水平略高,卖的稀罕物也多;西市主要服务于平民百姓,售卖的都是日常所需之物,物美价廉。
韩小溪卖菜的市集就在西市。好在东西两市均可摆摊,东市摊位不多,售价普遍高于西市摊贩,当然东西质量也更上乘。
城北有座书院,是县学,距离西市稍近。其余私塾就分布在不同区域了,并不集中。
如果想摆摊卖醉蟹,目前看东市更合适,韩靖川自认这也算稀罕物,如果味道好不愁没市场,他打算好好包装一下,专做有钱人的生意。
但是想赚启动资金,还是得去西边。
逛了近两个时辰,对各类物价做了一个大概了解,韩靖川又渴又累,想去茶水铺子坐坐,可惜一个铜板都没带。韩少爷自出生起还是第一次遇到想进的店铺不敢进,要是他现代的损友知道了估计要笑掉大牙。
在树下歇了会儿,他看到对面有家面积颇大的书铺,想了想还是走了进去。里面书籍典藏、文房四宝,均可买到。
除了赚钱,韩靖川还想考虑一下科举的事。
虽是和两个父亲达成默契不再科举,谁都没再提继续读书的事,但既然壳子里的芯换了,那科举这事还是可以择机继续的。
既然决定融入大晟,这个时代有没有功名傍身差别可太大了,韩靖川在大学辅修了汉语言文学,从小对相关书籍和练字就很有兴趣,加之原主基本功不错,每次考试其实都是运气差了些,韩靖川自认考个秀才不是完全没希望。
当然一切都得等有了银子再说。
向掌柜问了问笔墨纸砚的价格,韩靖川暗暗肉疼,以前原主读书,大部分用品都是父亲韩大林给买好的,他只知道用,价格还真不太清楚。
这粘上读书相关的东西都不便宜,一张纸就要两文钱,还是最普通的纸,怪不得古代供养一个读书人这么难。
正要离开书铺,韩靖川看到一个衣着普通的百姓走了进来,问掌柜可否代写书信。
“哎呦,不巧我们店的润笔先生这些天都不在,大概十天后才能回来。”掌柜略带歉意地说。
时下大一些的书铺基本都有长期雇佣的润笔先生,负责一些代写书信,誊抄记录的工作,会有基本工资。
大晟朝百姓识字率不高,遇到想写信读信时基本都会来书铺,价格虽比外面偶尔摆摊的书生开价高,但想找随时能找到,还有售后,很是方便。
一般代写书信都会单独付费给润笔先生,客人可以自带纸张也可以从店里购买,笔墨店里出。代写费按照字数收取,书铺会提走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