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北京,银杏叶铺满J&P实验室的台阶。
季寒抱着最新的量子计算模型图纸推开大门,消毒水的气味中夹杂着裴砚最爱的蓝山咖啡香。
实验室中央的全息投影正在模拟平行宇宙模型,裴砚坐在特制的悬浮轮椅上,银色耳钉随着头部转动划出细碎的光弧,右手操纵着神经感应笔在虚空中书写公式。
“你的午餐又凉了三次。”季寒将保温盒放在操作台上,盒盖上印着他们婚礼时的星空图案。
裴砚头也不抬,声音里带着孩童般的兴奋:“小星云,看这个!如果将暗物质作为信息载体,我们或许能和‘另一个地球’建立通信!”
他点击遥控,投影中两个星球之间出现了闪烁的量子光束,“就像在时空的琴弦上弹奏二重奏。”
话音未落,裴砚突然剧烈咳嗽,指节抵在唇边,指缝间渗出的血珠滴落在白色实验服上。
季寒立刻启动紧急医疗程序,纳米修复机器人顺着裴砚的静脉迅速游走。
“裴砚,医生说你必须减少工作强度。”季寒的声音发颤,监测仪显示对方的肺部纤维化程度正在加速。
裴砚却笑着扯下监测贴片:“比起躺在病床上数心跳,我更想在宇宙的方程式里找到答案。”
当晚,季寒在整理旧资料时,发现了裴砚偷偷准备的“宇宙遗嘱”。
泛黄的信纸上,工整的字迹记录着未完成的科研构想,末尾写着:“若有一天我化作星尘,请将我的骨灰撒向J&P-5201314小行星轨道,让我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守护你和宇宙。”
季寒握着信纸,泪水滴在“守护”二字上,晕开了墨痕。
与此同时,全球顶尖实验室陆续传来惊人发现。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检测到与J&P团队相同的量子信号,俄罗斯的太空望远镜捕捉到平行宇宙边界的光影,甚至连民间天文爱好者都通过简易设备接收到规律脉冲。
裴砚在病床上组织全球视频会议,氧气面罩下的声音依然充满力量:“这不是终点,而是人类文明新的起跑线。”
病情稍缓,裴砚坚持要去S大天文科普馆。
轮椅碾过铺满星光投影的地面,他停在“J&P时光长廊”前。玻璃展柜里陈列着中学时代的望远镜、求婚时的戒指设计稿、还有婚礼上的烟花照片。
一个扎着双马尾的小女孩跑过来:“裴教授,您真的和季教授找到了平行宇宙吗?”
裴砚摘下眼镜擦拭镜片,露出温和的笑容:“宇宙就像一本永远翻不完的书,我们才刚刚翻开第一页。”
深夜的实验室,裴砚独自调试着最新研发的“星语者”装置——一台试图将人类情感转化为量子信号的仪器。
他对着麦克风轻声说:“小星云,你总说我是追逐星光的人,可你才是照亮我生命的太阳。”
仪器将声音转化为金色的光带,与深空传来的信号产生奇妙共振。
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发来紧急视频。他们在执行任务时,意外发现宇宙尘埃中存在类似文字的排列,而破译后的内容,竟与裴砚设计的“星语者”频率完美契合。
“这是跨越时空的对话!”裴砚在病床上挥舞着手臂,却引发剧烈的气喘。
季寒按住他颤抖的手,监测仪的警报声尖锐响起。
手术室外,季寒盯着“正在抢救”的红色灯光,耳边不断回响着裴砚的话:“宇宙中最浪漫的事,不是相遇,而是共同创造奇迹。”
当医生宣布手术成功时,他冲进病房,看见裴砚虚弱地笑着,枕边放着新写的论文大纲——《论爱的量子纠缠效应》。
康复期间,裴砚在季寒的帮助下,将“星语者”装置升级为全球共享系统。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APP,将思念、梦想转化为量子信号发向太空。
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星语”:“妈妈,天堂的星星亮吗?”
“致未来的自己,要继续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