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韵之早上醒了,看着天花板发了一会儿呆。听到外面有声音,起来看,父母已经在吃早餐。
曲恒招呼她:“茜茜,过来吃饭,爸爸早上去买了你和妈妈爱吃的抄手。”
曲韵之应了一声,走到餐厅坐下来,苏婉茵把碗筷推给她:“吃吧,还热着。”
曲韵之不动声色地观察了他们俩一会儿,两个人都很平静,如常地聊天吃饭,她暗暗松了口气。
“早上买饭碰到临之,他说今天和你一起去逛初中旁边那个旧书店?”曲恒扭头问女儿。
“啊,是的,我有个同学说那个书店很有意思,我俩也想去看看。”
“马上高三了,收收心,不要整天只想着玩。”苏婉茵把剥好的鸡蛋递给曲韵之。
曲韵之眉头皱起来,下意识要反驳,张张嘴,又觉得索然无味,说了句:“我吃好了,你们慢慢吃”,没接那个鸡蛋,站起来回了自己的房间。
|
曲韵之上了高三,忽然开始发奋图强,没日没夜地和各科试卷死磕。每周一次的回家改为两周一次,后来变成一个月一次。
她不回家的周末,路临之会蹬着自行车来看她,带着家里做的各种饭菜,还有干净的换洗衣服,再顺便把她积攒一周的脏衣服带回去。
虽然路临之也即将面临中考,但是对于上学以后就没有考过年级第二的学霸来说,两家妈妈任教的崇城八中早就给了自主招生的名额。他现在已经在上高中的课程,和备战中考的同学比起来,反而更轻松些。
曲恒提出过走读的建议,雇一个司机,每天接送她上学放学,说每天回家,吃的住的都舒服些。曲韵之像看智障一样看着她爸,回答:“不用了,学校更有学习气氛。”心里想的是:【家里的厨房三天有两天是冷锅冷灶,还要每天听苏婉茵唠叨,到底舒服在哪里?】
一个学期很快过去,开学后的气氛像是进入了战时,就连苏婉茵,都开始把仅限于嘴上的关心付诸实际行动,曲恒回家的频率也高了很多,每周末两个人一起带着各种吃喝和营养品去学校看曲韵之。
对于曲韵之来说,这种突如其来的关怀其实没必要,但是看着父母每周一起出现,又有点珍惜这种一家三口能聚在一起的机会,所以就没拒绝。
还有一个原因。路临之虽然提前自招了,也是要参加中考的,同步进行的高中课程也不轻松。
年后曲韵之就给他下了禁令,让他不要每周来看她了,路临之虽然不太情愿,但是曲韵之说:“你每次骑自行车往返,我都要担心你的安全,心神不宁影响我学习”,他也就听了她的安排。
曲韵之每月回去的周末,会和路临之一起去门口的串串店吃一顿。串串店开了快一年了,生意越来越好,去晚了就要排队。坐在门口的凳子上,看着街上来来回回的行人和车辆,聊一些有的没的,两个人都觉得,这是自己生活里最轻松的时刻。
四月份,天气开始转暖,曲韵之提前给苏婉茵打了电话,让她多带些薄一点的衣服过来。
周五下午,曲韵之带着英语单词去了操场。这个时候,走读生和每周回家的住读生开始离校,教学楼和校园门口很热闹,平时人流沸腾的操场反而很清静。
曲韵之坐在看台上背单词,听到有脚步声朝着她走过来。
“嗨,曲韵之!”
她抬起头,看到张扬走过来。带他去过一次旧书店以后,两个人逐渐变得熟悉,偶尔在食堂碰上了,张扬会主动和她凑一桌吃饭,偶尔也会到教室来找她聊天。
张扬对她挥挥手:“你这周还是不回家?”
曲韵之待他走近:“你怎么还没回去?”
“一班找我们班打球,在篮球馆,你要来看吗?”
“我要背单词,没空。”
“上周模考的成绩出来了,我看了你的排名,突飞猛进啊,也别逼自己太紧,偶尔放松一下。”
“谢谢来自学神的肯定。我不像你,不到高考成绩出来,还是不敢放松的。”
张扬已经拿到了北城第一高校的保送名额,只不过学校要求还要每天来校上课,和他们这些苦兮兮的高考生比起来,在校生活确实轻松。
张扬拍了两下手里的篮球,“你应该知道,我劝你放松下,绝无炫耀的意思,也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没有误会你,是我自己压力太大。”
“上次聊天,你说倾向于司法领域,想过考哪里吗?”
“成绩不稳定,还没想好。”
“一起来北城吧!”
曲韵之抬眼看张扬,他逆光站在她面前,看不清楚他脸上的表情,不知道是认真还是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