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朵白莲花李世民啊!二凤大大技能真多啊!】
“父皇明鉴,儿臣只是听说要入太原的四万军队全数败走。但太原乃我大唐王兴之地啊!
若真的陷入贼子手中,他日我们祖孙数代人有何颜面面对祖宗?儿臣思来想去实在辗转难安,特来请父皇让儿臣去守太原!”
【没脸见祖宗不要紧?
祖宗亲自来骂你死后没脸见祖宗!】
【感觉二凤这是在阴阳怪气的内涵,但对方又完全听不懂哦】
李亨等人又不知道李世民的马甲,被李世民这么一哭,李亨顿时也极为伤心,哀叹一声。
他将李世民亲自扶了起来:
“你有这份孝心,自是极好的。长安有郭子仪和太子在,应当也是无妨,既然如此,朕便准你去太原。”
只是此时房琯刚把四万军队败完,大唐实在找不出更多的人手了。
李世民当然看出了李亨的犹豫,立刻说道:
“儿臣听说颜真卿颜大人昔日于河北召集义军,故而儿臣想请颜大人与儿臣一道去太原。
颜公美名天下传,以颜公之名沿途或可收拢义军。”
河北被叛军攻陷后,颜真卿从河北撤出来到灵武,被封为御史大夫。只可惜很快就因为直言敢谏,得罪宦官集团被贬。
如此人才,既然这个混账重孙不用,那当然就要拉到他这个做祖宗的麾下。
这两个要求都合情合理,李亨便都允了。此时,李世民目的达成,又请他允许自己和韦家之女的婚事。
李亨沉思片刻。
三郎之前的未婚妻在临出嫁门前一日忽然暴毙,不知从哪来的谣言说是三郎把人吓的,因此三郎一直就没有再娶正妻。这确实不好。
“你也老大不小了,也是时候该娶个正妻进门了。
可是朕听说韦述之女早已许有婚约?”
李世民早就已经和朝中的韦氏一族打过招呼了。
譬如曾经玄宗的宰相韦见素如今被李亨淡出权力中心,韦氏一族当然愿意与他联姻。得到回复后,李世民又写信道歉并授意男方主动提出退婚。
“儿臣对韦家小妹一见钟情,定是非她不娶,若是娶不到她,儿臣宁愿这辈子不成婚了!”
李世民的话听起来像是孩童赌气之言,倒是把李亨听的一笑:
“三郎现在都能领兵打仗了,脾气还和幼年时一样。
好了,朕之后会去问韦氏一族,他们若也同意,朕就给你赐婚。”
“多谢父皇!”
订婚之事基本板上钉钉,李世民高兴,当场便笑了出来。
李世民走后,李亨感叹自家三郎喜怒如孩童,但是正因如此,心下却对李世民放心不少。
“三郎这性情,一会儿大哭,一会儿大笑。倒是越来越天真纯粹了。
不过,倒也是件好事。”
弹幕观众因为李世民天真纯粹,笑得满屏找头。
李世民则是已经坐在李泌的府邸中悠闲地饮了杯清茶,等着李亨这位大名鼎鼎的幕僚归来。
【李泌还真有点传奇色彩。这人是修道的。玄宗临危受命,但他却拒绝做官,只当幕僚,但却出了不少挺有用的主意。】
【总体李亨是很信任李泌的,只是李泌这个人不争,之后他就被宦官势力排挤,然后自己退隐离开了。
不过之后代宗、德宗两任帝王又先后启用他给自己出主意,算是三代帝王智囊团了。】
李世民正看到这里,一身青衣白袍的李泌回到家中,见到李世民在此,不禁有些惊讶。
正要寒暄几句,便听李世民直言道:
“先生大才,不作宰相,实在是对不起我大唐百姓啊。”
李泌淡然婉拒:
“燕王谬赞,修道之人志不在入朝为官,泌生平并不图权为利。”
“先生不图名利固然清高,但如今天下已乱,朝中佞臣当道,先生能为之却不为之。听之任之,放之逐之,天下百姓何安?
先生又于心何安!”
这话算是骂得很重了,李泌一个修道之人都觉扎心:
“殿下到我府上,莫不是就是为了骂我一顿吧?”
“我只是想请先生出山为相,制衡当朝权宦。待到他日山河太平,百姓安居,先生再淡泊名利离去。
那时如张良一般归隐修仙,才不失为天下佳话。”
李泌长长叹了口气:
“泌欲学子房又如何?只是…”
“只是我父皇不是刘邦,他没有汉高祖那般果决善断、知人善任是吗?”
哪怕是清修之人如李泌,也被李世民这般敢说话惊到了。
“燕王请慎言。”
然而李世民不仅不慎言,还和刚见一面的李泌直接推心置腹,交浅言深。
他自来熟的让人给他们二人上酒,然后一饮而尽笑着说道:
“天下若无明主,纵使张良出世又有何用?
故而不是父皇希望李泌为相,而是孤希望先生为我出山,入朝为相!”
【妈呀,二凤大大你也太敢说了吧!我一个现代人都听懂了!
这是打算自己干的节奏啊!】
【李泌现在的内心:不是兄die!咱俩又不熟,才第一次见面你说这么多是拉我作死吗?
你没事吧?没事儿吃个溜溜梅憋说话了!】
李泌面上虽然不显,但心里真的要裂开了。
有一瞬间,李泌确实想用糕点堵住李世民的嘴,只不过修道之人的涵养,让他还是深吸了口气,努力平静下来问道:
“如此野心勃勃,殿下就不怕我把今日之话告诉圣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