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婉瑜心情大好,打开“风一吹就能倒的院门”,作了个“里边请”的姿势。
万芳微微颔首,眉眼含笑进了农家小院,心中唏嘘不已。
这是人住的地方吗?窗户能扛得住大风吗?房顶能遮得住雨水吗?开裂的土坯墙能避寒吗?张姑娘这日子过得不能在寒酸了。
步入正房门栏,万芳看了一眼只有三条腿的桌子,不由得抽了抽嘴角;再看那粗制滥造的凳子,坐上去恐怕划破袍摆;抬手骚眉,笑着道:“都是小生意,我也不拐弯了,我们彩云阁打算三天采买一次蘑菇,一次三十三斤,刚好给你凑够一钱银子,不过要张姑娘送货上门,张姑娘觉得这桩生意如何?”
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岂有拒绝之理?
人逢喜事精神爽,张婉瑜笑得春光明媚,爽快道:“成交。”
万芳:“......”
听说张家三姑娘秉性玩略,现在看来也没有传言中那么浑,难道传言有假?
张婉瑜问道:“那今日的货?”
万芳道:“我带回去。”
张婉瑜又道:“那银子?”
万芳嘴角轻勾,心道这人精明死了,嘴上却道:“这么点银子,当场结给你便是。”
张婉瑜笑容明艳,“您且稍等片刻,张某去去便来。”
钻进屋子,握紧拳头低喊一声“耶”,拿上自己编织的简易箩筐,蹲下来采摘蘑菇。
这些蘑菇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等到枯木养分耗尽,便是蘑菇停止生长之时,她一边采摘一边想着后继敛财之策,不知不觉一筐蘑菇便采满了,采到最后一根蘑菇的时候,她发现一棵貌似灵芝的植物。
她凑上前仔细查看,确定这珠是灵芝无疑,喜悦爬上眼角眉梢,一条铺满黄金的发财大道展现在眼前,一拍大腿道:“对呀,种什么蘑菇,咱种灵芝不好么,灵芝那玩意价值更高,卖一批便能攒够银子盖大瓦房了。”
万芳从马车上取下秤杆,站在院子里等待,偶尔往宋家院子里瞧一眼,不见宋康健出来,心里还疑惑,这孩子怎的进山这么早呢?
张婉瑜收了银子,目送万芳的马车消失在街尾,收回目光,掂了掂手中那串同板,心中满满地成就感,转身回屋做饭。
她做了三个人的早饭,自己迅速吃完,端着粥碗翻过及腰的院墙,见宋家房门没关,三步并作两步窜进屋,两碗小米粥落在桌上。
她现在穷的底掉,吃不起山珍海味,一碗小米粥,一颗鸡蛋,几根青菜已是奢华。
宋平安听到厨房有动静,走出来一看,瞧见饭桌上多了两碗粥,拧眉问道:“这是作甚?”
张婉瑜故作正经道:“我见你照顾你哥很是辛苦,也没时间做早饭,我顺便做了,你把时间节省下来照顾你哥。”
宋平安冷着一张脸道:“还轮不到你施舍。”
张婉瑜不知怎么形容这少年,脑回路清奇,思路永远不能与她同步。一碗粥,多大个事儿,情绪何必如此激荡?解释道:“这怎么能算施舍呢?当初我快饿死的时候,你不是救济过我么,我这是知恩图报,报恩来了。”
送碗粥而已,为何要如此卑微?
宋平安道:“那......那便放这吧。”
“这就对了,远亲不如近邻,本该互相帮助。”张婉瑜目光往卧房门口瞟,问道:“你哥怎么样了?”
提到哥哥宋康健,弟弟宋平安的眸中又噙满泪水,垂头之际,晶莹的泪珠坠地,哽咽道:“还没醒。”
“这次咋伤的这么重?”担忧填满她的心头,一脸地急切焦躁,负手在人家厨房里来回踱步,走了两圈,忽地停下来,说道:“你先吃饭,我去请李夫人。”
哥哥病重,宋平安食不下咽,即便山珍海味摆在眼前也吃不下,别说小米粥了,爱心早餐一口未动。
李大夫早饭还未吃完,张家那混球便赶了来,二话不说将人从饭桌前扯走。
看着手中筷子离粥碗越来越远,想把筷子放回桌上已然不能,李夫人愤怒道:“前几天还听说你收敛不少,没想到又犯病了,你现在立刻给我放手,不然我一针扎死你。”
张婉瑜停下脚步,见李夫人脸色阴沉,还带着几分愠怒,急忙伸手为她顺气,“宋家大小子病情加重,我这不是着急么,便把礼节给忘了,您消消气,千万别跟我一般见识。”
“什么?宋家小子病情又严重了?”李夫人对自己的医术颇为自信,“那小子伤势虽重,并未伤及要害,喝了药渐渐好转才对,病情怎会加重?”
李夫人素来以老成稳重示人,此时手里举着一双筷子沉思起来,形象颇为好笑。
“这有什么好研究的,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张婉瑜心里这样想,嘴上却不敢这般说,毕竟李夫人已经生气了,她不敢在放肆,恭敬道:“要不您先过去看看,回头在琢磨?”
“走。”李夫人抬步便往院外走,手中筷子抖了抖,“走走走。”
“妻主且慢。”她家夫郎忽然喊了一声,“药箱没拿。”
“哎。”李夫人一拍脑门,回头指了指张婉瑜,“都被你这丫头气糊涂了。”
她家夫郎提着药箱出来,接过李夫人手中筷子,为她整理好衣襟,柔声道:“妻主乃是悬壶济世的大夫,切莫急躁。”
张婉瑜:“......”
你们俩在打情骂俏,我真的要把李大夫拖走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