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我们支持你周哥!”
周荃沉默着站在院中,眼睛却是极亮。
这念头不是没起过,只是从未想今天一般,突然就冒了出来。
他看得出宋颂走的时候有些心情不好,他说了几句话宋颂都没什么回应的气力,只是他把草帽给了他,宋颂冲他笑着的那一瞬间,他就有种莫名的笃定,宋颂也喜欢他。
至少不是毫无感觉。
周荃是个热切的汉子,他想现在就去找宋颂,只是想起他还邀请了宋颂来吃豆花,便按下心中想法,跟那几个汉子耐着性子做豆花。
宋颂尚且不知周荃的打算,他回了家,宋莹正在灶房忙活,听见动静出来,一看是他,惊讶道:“这么快就做好了?”
宋颂摇摇头,也进了厨房,看见宋莹准备揉滑肉,便洗了手挽起袖子,接过了宋莹的活。
“他中午去昕姐儿家吃饭,晚上叫我们过去吃豆花饭。”
宋颂揉好滑肉,揭开锅盖,里头的烟雾一下子窜了起来,用手挥开烟雾,锅里的水咕噜咕噜冒泡,一看就开了。
他将滑肉一片一片丢进锅里,肉上裹了红薯粉,一丢进热水中很快就熟了,两片肉丢下去也不会黏在一起。
宋莹坐在灶前烧火,闻言奇道:“我买豆腐的时候没看见有卖豆花啊。”
“他自己在做。”宋颂将最后一块肉片丢了进去,没急着用锅铲去挥动,要等一会儿才会定型,趁这个时间,他舀了点水洗手。
“那周大哥还挺能干。”宋莹小声嘀咕了句,说完又出了会儿神,末了点点头,确实能干。
宋莹切肉的时候切得薄,没一会儿就煮熟了,宋颂用锅铲拨动了两下,将一旁的豆腐和马齿苋一并煮了进去,随即盖上锅盖。
在灶房里找了一圈蒸格,放在锅里架上,又搁了几个馒头上去,肉片汤须得多煮一会儿,正好可以将馒头蒸热。
肉片豆腐汤清淡,在出锅时宋颂往里头放了一点猪油,白白的猪油很快消失在热汤中,又撒了盐,闻着更是香气扑鼻。
自天气冷了,宋颂就把桌子搬到灶房去,左右家里也只有两个人,不在意这些,而且在灶房吃饭也暖和。
窗外雨点滴滴落下,屋内兄妹俩啃着有肉有菜的馒头,虽然清贫,但也十分满足。
*
又刮起了风,外头的林子似乎一夜之间全蔫了,看着一副枯败之相,闲下了没事,宋颂有时会带着绣棚子去找李尧月。
李尧月有了,只是月份不大,看着不明显,最高兴的当属胡正了,那天把出喜脉他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在饭桌上嘴角都压不住,豆花饭都多吃了两碗。
冬日雨水多,他紧张李尧月,说什么都不让她出门,李尧月本就不是安静的性子,在家里待了两天就忍耐不住了,吵着闹着要出门走动。
胡正不敢同她吵起来,便让宋雁雁过来带了话,让他兄妹俩无事就来家中坐坐,说说话。
这不,今日宋颂就在李尧月家中。
几个人坐在堂屋中,中间拢了个火盆,李尧月手上也捏着绣线,她不常用这个,连鞋都不会做,不过如今她怀上了娃娃,就是想着肚里这个,她也想做两件衣裳。
宋颂坐在她身边绣手帕,时不时看一下她,指点一下她的问题,至于宋莹和宋雁雁两个小丫头,开始时还能安分坐下来绣手帕,没多久就坐不住了,在屋里屋外跑来跑去,也不知在做什么,看着开心地紧。
宋颂和李尧月都没拘着,才十一岁的小姑娘,可不就是这样活力满满的,不过到底是姑娘家,没多久俩人就回来了,绣了会儿手帕又撂下,这回是在翻花绳。
外头风声呼啸,李尧月缩了缩脖子,往外头望了一眼,道:“今年可冷。”
宋莹坐在门边,闻言把门关了半扇,留半扇通风采光。
“可不是,雨水也多。”这才到十月,就连下了好久的雨,下得人心情烦躁。
“今天这么冷,不如晚上吃骨头汤吧。”坐在后头点的周荃道。
胡正笑道:“请你喝酒就得了,还想吃我家的骨头?”
今日周荃也没事,溜达到胡正家,正好跟宋颂兄妹俩撞上了,他原想离开的,又被胡正叫回来喝酒了。
他媳妇儿跟宋颂讲话,他一个汉子待着不自在,周荃一来,两个人好歹还能说说话、喝喝酒。
李尧月却拍了下手,笑道:“骨头汤好,我家还有去年没吃完的腊排骨,煮了你俩也在这边吃。”
“好啊,等下我给你帮忙。”宋颂一口答应下来,他素来与李尧月亲厚,也知她不是那口头说说的人,便答应了下来。
李尧月笑了笑,正想说什么,却听见有人拍门。
胡正开了门,是守寨子的兄弟,见他出来,连忙道:“正子哥,外头来了个血人,快没气了,你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