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石面前全是人,挡住了他的视线,等他扒开人群看向四周时,哪里还有慧娘的身影?
……
慧娘直接下了山。
她有点生气,虽然她也说不清自己在气什么。
她甚至,都忘记自己上山是为了干啥了。
反正就气冲冲地朝山脚走。
走快了,受伤的那只脚又有点隐隐发痛,慧娘便气呼呼的坐下,朝着不远处扔石头。
走一走,歇一歇,总算是又回到了花坞村。
这会儿村里都没啥人了,田埂上空荡荡的,大家都上山去拜山神去了。
“慧娘。”
忽然,一道陌生又熟悉的声音从不远处传来。
慧娘顿住脚,转头看去。
一眼,慧娘就愣住了。
面前的人竟然是宋才。
杏花村唯一的读书郎,也是李秋收那日口中,慧娘的青梅竹马。
青梅竹马慧娘自认谈不上,但在这看见宋才,还是让她心跳有些加快。
“怎么是你?你怎么在这?”
宋秀才背着一个背篓,吃惊上前:“真是你啊……我,我来花坞村采药的。”
宋家在杏花村算穷的,但是宋家有个老爷子,很有志气,一开始,宋才他爹给儿子起名叫宋财。
后来孙子在三岁的时候就会背诗了,这把老爷子高兴坏了,立马改名“才”,说啥也要把孙子给供出来!
这才让宋才成了杏花村唯一一个读书郎。
而且现在已经是秀才了。
慧娘笑了:“宋秀才怎么去采药?这是什么爱好?”
宋才也讪讪笑了笑:“夫子布置的任务,让我们读书也要分五谷,识草药。”
慧娘点头:“原来如此。”虽然她也听不大懂。
宋才犹豫了一下,问道:“慧娘,你过的还好吗?你的事……我都听说了。”
从前在杏花村时,宋才模样不差,又是满肚子墨水,往村口一站,不知道多少家里的独苗苗都要崇拜地围过来,慧娘当然也不例外,而小慧娘那时候也是杏花村里数一数二漂亮的小姑娘,两人关系自然比旁人不一般。
至少,宋才每次有糖的时候,都要给慧娘分一颗。
但是宋家供养读书人,家里的一颗米都要分着吃,加上人家志向远大,也不着急谈婚论嫁。
慧娘家又……
年少很多懵懂的东西还没冒头,就被掐断了苗。
时过境迁,慧娘只是笑笑道:“我过得挺好的,我算过命,大师说姻缘可能是要差点,不过其余都不错。”
宋才看着她的笑,神色也有些怅然,不过转瞬即逝,点头:“过得好就好,生活嘛,总要想开点,朝前看。”
慧娘:“你看看,你们读书人就是会说话,这话我可说不出来,不过有道理,我记住了。”
宋才点头,接着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在口袋里寻摸了一遍。
“给你,还剩最后一颗。”
慧娘看着他手心的糖,犹豫了半晌,并没有去接。
“你留着吧,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不爱吃糖了。”
宋才似乎又有点失落,但也有点释然,笑了笑,收回了手:“行,那我……走了。”
慧娘微笑:“嗯好,你路上慢点。”
“行。”
宋才背着自己的背篓,这就转身走了。
慧娘在田埂上站了好一会儿,直到周围又是空无一人之后才慢慢转身朝家走。
只是,她刚走几步,忽然顿住脚朝后看了一眼,怎么感觉后面有人……
周围空空荡荡的,连个影子都看不见。
大概是眼花了吧。
慧娘想。
……
慧娘回了家,王氏煮好饭了。
“慧娘,回来了?吃饭吧?”
慧娘瞥了一眼,王氏煮得还是干饭。
还真是不用自家的粮食不心疼,不过慧娘这会儿也懒得跟她计较了。
“你们先吃,给我留着吧,我一会儿来。”
王氏连忙应了两声,拼命往自己碗里盛饭。
慧娘蔫蔫的回了房间,她没什么胃口。
她满脑子都是村里人那些话,虽然理智告诉她不要听不要信,可管不住自己这耳朵啊……
山上的那一幕在她脑海里挥之不去,魏石还真帮她……
虽然知道这石头是为了救人,可是男女大防,齐家保不齐真的会去提亲。
齐晓晓出生好,长得美,最重要的是家境不错,清清白白的好姑娘。
男未婚女未嫁……
又被这么多人瞧见了……
慧娘咬了咬唇,郁闷地扑在自己的枕头上。
烦死了!不知道大哥大嫂啥时候走!
也不知道这石头,会不会晚上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