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金蛋已经开始逐渐适应学校的生活——他能听懂老师在说什么,也能和同学聊上几句,但我能感觉到,他心底依然藏着某种自卑。
他英语发音依旧有些蹩脚,拼读常常磕磕绊绊;生活也十分简朴,租来的屋子空空荡荡,甚至连一张像样的书桌都没有。
直到那天,我在学校布告栏上看到了通知:下个月,学校要举办一年一度的 International Day,鼓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设置展位,展示他们的民族特色。
那一刻,我的脑子里“哗”地亮了一下。
这是机会,是我能为金蛋做的最大一件事——让他站在光亮处,让他意识到:我们不是异类,我们只是来自一个了不起的地方。
/
我报名了中文展位,在申请表上写下:“展示中文书法艺术,可为孩子和家长书写中文名字。”
活动当天,我提前到了学校,把准备好的毛笔、宣纸、砚台一一铺开。为了吸引眼球,我特意用毛笔在A4纸上写了一摞宣传语,每张纸只写一个醒目的标题:“Write Your Name in Chinese”。(“用中文写下你的名字”)
我还写了一个“示范样本”——“James - 詹姆斯”,剪下来后别在从家里带来的帆布桌布上,作为背景板挂在正中央。
就这样,我们的“卖字摊”布置妥当,静静等候开场。
还没等活动正式开始,就已经有家长和孩子围了过来。一个金发小女孩兴奋地看着我写下“James”的中文名字,觉得非常酷,立刻拉着朋友也来排队,争相要我用中文书法写他们的名字。
我则把“翻译”的任务交给了坐在我身边的金蛋。
“Would you write my name too? My name is Kathy.”一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小心翼翼地对金蛋说。她的意思是:“你也可以帮我写名字吗?我叫凯西。”
金蛋侧过头,用中文小声告诉我:“妈妈,她叫凯西。”
我抬头看他一眼,发现他眼里藏着一丝强忍着的光亮,而红裙女孩的眼中,则写满了对金蛋的崇拜——她惊讶于一个小男孩居然能掌握这样一种“看不懂也读不出”的神秘语言。
金蛋佯装镇定地坐好,像个小主持人一样一本正经地指挥翻译,偶尔瞥一眼围观的人群。他的眼神里藏着那种“我和我妈妈,是特别的”自豪——
我会中文,世界上最难的语言。
而我这个“才华横溢”的妈妈,也在一旁开始大展身手。幸好小时候练过几年毛笔字,虽然多年未动笔,但底子还在,给老外写几个中文名字,自然是游刃有余。
活动过程中,我时不时请金蛋帮我确认一些特别拗口的名字发音,比如 “Zachary”“Chloe”这种美式长名。我会问他:“你觉得翻成什么比较好听?”他会一脸认真地想一想,再给我出主意——我们俩像一个小小的文化翻译工作坊,边写边商量,边解释边互动。
金蛋负责维持秩序、做简单翻译:“She’s writing your name now.(她正在写你的名字。)”“It means happiness.(这个字的意思是‘快乐’。)”即便英语还不是特别流利,但这些短句对他来说已足够应付。
而站在我身边的他,成了我最得力、也是最骄傲的小助手。
/
有一个爸爸,带着三个孩子,默默地在我们摊位前排了很久。轮到他们时,他站在我身旁,看着我提笔落字,低声感叹了一句:“She’s amazing.”
(她太棒了。)
金蛋抬起头,声音清晰却带着一丝紧张地回应:“Yes. My mom writes the best Chinese.”
(是的,我妈妈写的中文是最棒的。)
男人笑了,冲他竖起大拇指:“I can see that. You must be very proud.”
(我看得出来。你一定很自豪。)
我低着头继续写字,不敢抬头,生怕眼眶里悄悄涌出的泪光,会滴到那张刚写好的“希望”上。
活动快结束的时候,负责组织的老师走过来,对我说:“今天你们这个展位,是全校人气最高的!大家都说非常特别,非常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