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这样的宝贵经验,朱厚照心里开始策划下一次更大的行动。
而这个行动,将会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
八个月后,居庸关前,一位神秘客人悄然而至。
当这位神秘客人摘下斗笠和面罩之后,可以发现,他正是正德皇帝朱厚照。
朱厚照?他怎么会突然到了居庸关呢?要从郊祀过后的围猎说起。
自从郊猎之后,朱厚照总结出了经验,只要自己完好无损,并且不影响朝臣们的正常工作和薪资待遇的情况下,朝臣们还是会对自己网开一面的。
再加上江彬长期给朱厚照讲述边关的长河与落日,以及边关的战斗摩擦和风土人情,引得朱厚照对心里直痒痒,并时常表现出要亲临边关的兴致。
江彬抓住朱厚照这个心理,便诱导说:“陛下,若有机会的话,您一定要随我一起去一次宣府,亲自感受那塞外的风光,体验驰骋疆场的感觉,那种畅快,是北京皇城里永远都无法感受得到的。”
朱厚照心动了,他对江彬的提议深以为然。
于是,两人便精心策划了一次大胆的“逃出北京”计划。
后世很多人将这个出逃计划归罪到江彬身上,其实并不见得,因为没有江彬,还会有胡彬、海彬或者别的什么彬,核心是在朱厚照身上,而不是在江彬身上。
正德十二年八月的一个夜晚,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朱厚照带领着江彬、刘彩儿等一行在人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从豹房出发,穿过德胜门,直奔居庸关。
到了居庸关,朱厚照便亲自上前叩关,他大喊着:“关上的人听着,我是当今皇帝朱厚照,快给老子打开关门,放我出去。”
朱厚照的心愿,就是想去关外看一看,走一走,带着心爱的人兜兜风。
可是,这个美好的愿望,被居庸关的守关御史张钦拦在了关内。
朱厚照要是早知道会有今天,无论如何也不会同意任命张钦来当这个御史。
张钦十分威武地站在关上,朗声喊道:“来者何人,竟敢冒充当今圣上,可知此乃死罪?”
“张钦,你看清楚了,老子就是皇帝,看清楚点。”朱厚照坐在马背上,非常无语,不得不将斗笠和面罩扯下,伸出头说道,“你瞧仔细了,朕命你马上打开关门,放我出去,不然当心朕诛你九族。”
“哈哈哈哈,你可真会说笑!”张钦仰天长笑,说道,“皇上现在应该在北京,怎么可能会到居庸关来?更何况,关外蒙古人猖獗,别说您是皇上,即便是一个平民百姓,我也不能放你出去。想当年,英宗皇帝就是不听忠臣之言,才导致了土木堡之变,你要真是皇上,那就听我一句劝,回去吧!”
张钦是个不怕死的主,压根就不管朱厚照威胁。
土木堡之变才过去六十多年,这要是真让皇帝出了关,不出事还好,万一出点事,那自己就是千古罪人。
张钦心里非常清楚:宁受这一时之气,也不能背千古骂名。
朱厚照见张钦油盐不进,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
身后的刘彩儿和江彬见状,只好劝说朱厚照,居庸关出不去,换个地方出去也是一样的。
殊不知,既然皇帝出现在了居庸关,那么张钦随即就下发文书,命北线所有关卡全部关闭。
想出去?哼,没门。
朱厚照在居庸关碰了一鼻子灰,只好调转马头,朝着昌平出发。
不料,到了昌平之后,才得知张钦下了命令。
朱厚照气得火冒三丈,恨不得立马撤了张钦的职,但无奈出门跑得急,忘带了玉玺及相应圣旨诏书。
朱厚照思来想去,还是要从居庸关出去。
于是,他派随行的太监刘嵩前往居庸关传圣上口谕,命令张钦立马开关。
但张钦根本就不吃这一套,他腰挎宝剑,亲自镇守关门,威风凛凛。
刘嵩见到这情景,被吓得连跪带爬地回到昌平,哭诉道:“陛下,那张钦亲自坐关,老奴差点就回不来了!”
朱厚照被气得连连跺脚,咬牙切齿地叫喊道:“张钦这个匹夫,气煞我也!谁有本事,去把张钦给老子砍了,朕封他为新的御史。”
然而,随行的众人一个也不敢出声,就连江彬都默默地躲在朱厚照身后,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张钦号称“铁面阎罗”,看来这名号可不是白来的。
朱厚照没有办法,只能在昌平干着急,啥也干不了。
除了朱厚照着急之外,北京城里的人,可比朱厚照更着急。
朱厚照的首席秘书梁储照常上班,可是到了办公室才发现,头一天送进豹房的奏疏还没个影,便心中起疑。
于是,梁储跑到豹房打听,这一打听可不得了,皇帝逃了!
梁储被吓得差点脑供氧不足,他连忙回到内阁,将事情告诉了杨一清、费宏和蒋冕等阁老。
众人听后,也是惊骇不已,缓了片刻之后才想起来,赶紧把皇帝追回来呀!
小祖宗啊,您可千万不能出事啊!
您要是出了点纰漏,老臣将来怎么去见先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