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对正直的读书人来说是求学的地方,对这些官宦勋贵子弟来说就是结交人脉的地方。
听族里先生还有凌安的介绍,凌蕤对国子监已经有初步的了解了。
国子监分设六馆,分别为国子学、太学、四门馆、律学、书学、算学,不同馆招收的学生身份和人数不同,在教学上也有一定的分工和侧重。具体情况如下:
国子学:招收三品以上贵族子弟入学,学生人数最多300。设国子学博士五人,官职正五品;国子学助教五人,官职从六品;国子学直讲六人,官职正六品;五经博士四人,官职正五品。(带编的20人)
太学:招收五品以上官员子弟,学生人数最多500。设置太学博士六人,官职正六品;太学助教六人,官职从七品;太学直讲八人,官职从八品。(带编的20人)
四门馆:招收一般官员子弟以及有才能的平民子弟,学生人数最多1300。设置四门馆博士六人,官职从七品;四门馆助教六人,官职从八品;还有直讲数十名,四门馆直讲不带品级,凌蕤把它理解成编外人员,合同制代课老师。(带编的12人)
律学、书学、算学:是培养专门人才的学馆,招收一般官员子弟及庶民子弟入学,律学学生最多五十人,书学算学学生最多三十人。三个律学博士,官职从八品,一个律学助教,官职从九品;书学,算学博士各两个,官职从九品,助教各一个,无品,编外人员,合同制员工。(带编的8人)
广文馆:学生人数最多60,设博士及助教,博士三人,官职正六品,助教一人,官职从七品,专门培养国子学中攻读进士科的学子,换句话说培养的是进士落第的复读生。(带编的4人)
凌蕤对国子监有多少学生,怎么分班不太感兴趣,从爵位来说,凌家子弟可以进最好的国子学,从官职来说,凌家子弟可以进稍次一点的太学,但由于有人数限制,并不是每个官宦子弟都能进国子监。
这次太学有学生被开除,空出了名额,圣上赏给了凌家,凌蕤补上了。
凌蕤想的是以后分家了,分给二房的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东西,她该如何谋生,养活张氏和红姑。
从士:有风险,勾心斗角太累,身份暴露,容易噶。
从农:不会种地,太累,靠天吃饭,收入低,凌家子弟的身份不允许。
从工:没兴趣,太累,凌家子弟的身份不允许。
从商:没这个天分,容易折腾破产,第一桶金的来源暂时没有。
从军:累,且死的更快。
从医:专业程度太高,学不精,容易产生医患矛盾,学的精,抓去宫里当太医,接触权贵的几率大,噶的几率也大。
日子还是要清净,岁月静好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