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了吗?”
“什么呀。”
“王后分封诸子姓宗亲,分了足足二十个方国。”
“你们看天上,今日罗网有写。”
“庙堂之策,居然能在此处出现。”
“好像是封神那天以后,就能看了。咱几个别大惊小怪的,咱可是朝歌之民,不是四方蛮夷。”
朝歌城,街头巷尾都在谈论这件大事。
大商,并未有分封宗室为方国之主的先例。
各路方国诸侯,几乎都是当年联合进攻夏桀的盟友部落发展而来。
子姓宗亲所居大宅之一,国相闻仲宣读完诏书,这一家十几口人皆谢恩。
家主是先王的堂弟,在放奴一事中表现突出,十分配合,所以他是唯一一个被封在南赡部洲的国主,乃侯爵国。
其余十九家,除了没有武装抗拒放奴,所以侥幸活命,但也没有主动投诚王后,则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全数要前往北俱芦洲,在鬼方国附近的烟瘴之地讨生活。
家家恨不能哭出血泪,但他们怂啊,为了不被王后趁机杀死,还是得操持人马物资,离开朝歌。
“不是二十个方国,是四十个哩。”
“咦,您这是胡说呢,先王去后,朝歌城血流成河,哪里还得有那么多家子姓贵人。”
“真的是四十,您忘了各地子姓镇守们。”
“咦,这么算还真是。”
议论之声熙熙攘攘,随着风,从朝歌城,传到了陈塘关。
“干嘛呢嘛?咋这些人围着?都仰着头看啥呢,这是。”
“咱们总兵的夫人,被朝歌的王后封为国主喽。”
“真的假的,殷夫人居然当国主了?”
“那可不呗,殷夫人,乃子姓贵人,自然可以做国主。”
“嘛?真的假的。”
“你抬头看罗网啊,哟呵,你是不是瞎,那诏书你看不懂,意思还不是一看就明白。”无论识字与否,只要是通过罗网发布的公文,所有人族都能理解意思。
“那以后,咱们就是,就是齐国人喽!”
“这下,老祭祀不用担心户籍的事儿了,咱们都是齐国人了。”之前安置在陈塘关外村落的人,都不能落陈塘关户籍。
大家都对户籍很重视,大概跟之前是奴隶出身有关,迫切需要官面上对人身自由的肯定。
因为大商有严格规定,关隘就是关隘,有内无外。罗网在上,一切清晰可见,李总兵不敢给他们这些新增户落关内籍,只能落个东海人族部落籍贯。
这种部落籍贯,还不如北俱芦洲的鬼方国籍贯听起来好。
“咱们以后能做国人喽,不是野人喽,王后千秋万岁。”欢呼声在各个村落的祭坛响起,大家围在一起,跳起欢快的祭祀之舞。
“女人做国主,如何使得。”有不和谐的声音传出。
“边上待着去,你不想当国人,就滚蛋,滚出陈塘关去,别影响我们。”马上就有人骂回去。
国人和野人在待遇上差距可大了,他们分地都没有关内人分的多,祭坛也没有关内的大,最重要的是城墙。
成为国人之后,他们的村落才会变得更大,有更多人,就能有劳力去修建雄伟的城墙,他们才能住进安全的城池。
城池之上的罗网,也比村落的更坚实。
“殷夫人赐予了我们符箓,让我们的妻子平安,还能生下健康的孩子,她做国主,我们都服气。”这是从能力和贡献角度,讲道理的。
“对,我们要当国人,不当部落野人了,殷夫人合该做国主。”这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摆事实的。
浩荡的呼声,掩盖了一丝半缕的不和谐。
谁念着百姓,百姓就会自发地把他捧起来。
陈塘关总兵府
“娘是国主了,那我是太子咯,吾乃哪吒三太子!”哪吒一蹦一跳,围着敖丙转圈圈。
昨日还在嚎哭,敖丙哄了半夜。
今日睡醒,便已能玩能笑了。
真是个小孩子,敖丙好脾气的任由他拉着手,由着他撒欢。
他的心神有一半在混沌珠里,虽然杨二哥进去才三日,实则已在里面闭关三年。
回想那日,二哥说姐姐尚在,敖丙不知怎的,总会想起这句话,还偷偷和哪吒分享了这个秘密。两人都心中有所期颐,约定保密。
自五日大祭后,东海龙神敖广从圣母庙直接回了东海,神神秘秘,不知去做什么。连小儿子敖丙,都暂时寄养在了人族兄弟李靖家里。
本来给孩子找了老师,结果老师自己拜师了,领了师门任务一去不返。留了个课程表,那叫一个满档。
敖丙每日都有好好学习,哪吒也只能跟着他一起学,不然自己玩也没劲。
事实证明,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好的学习搭子。
李靖与夫人,正在厅堂会见其余两位镇守总兵。
“我等正是为关隘外村落的百姓而来,请夫人,不,请齐候接纳他们吧。”一位头发花白的镇守恭敬叩首,说道。
“苏总兵请起,当不得您如此大礼。”殷夫人眼睛肿着,还有点睁不开,连忙扶起叩首的老人。这是老相识了,都是守望相助的关系,并非不熟悉的陌生人。
“我等东胜神州东海沿线关隘,只有知子夫人您一位宗室,也只有一个宗室齐国,关隘外村落的百姓便全托付于您了。”另一位邓总兵也连忙说道。
东胜神州的宗室不给力,子姓都快断绝了,只留下几位宗女。
知子,是旁人对殷夫人的尊称,子是她的姓,殷为氏,知是名字的一部分。
实际上,旁人称呼应该是子夫人,但是东胜神州这一脉离开朝歌太久了,从三代前,宗女出嫁后,也不再用子姓称夫人了。
“素知,咱们东海三关受命,一同划定齐国边境,便再往南靠一靠吧。”李靖拱手,与夫人说道。
素知是殷夫人的名字。
殷夫人为难之处,正是因为海岸线太长,若是这么划分,齐国会成为一个大长条,不好守卫。
“咱家还有仨太子呢,不怕守不过来。”李靖提及三个儿子。
殷夫人想到随后封国还会切割给儿子,也就罢了,“只是,儿子若要继承封国,得跟我姓。”
李靖……
东胜神州,子姓镇守调零,殷夫人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
不仅是殷夫人,此次分封的四十诸子中,有十名是子姓宗女。
朝歌
王后目送一队又一队子姓宗亲离开朝歌,他们也几乎将庙堂中没清干净的反对派一网打尽。
那些顽固的、隐藏的、潜伏的不稳定因素,被带走了大半,包括子姓贵人畜养的那些修士、异士、妖精等等。
毕竟封出去的方国都还在莽荒中,需要他们自己开垦争夺,不将能带走的能人都带走,到了那边连活命都是问题。
洪荒四大部洲太大了,人族占据的还不到半数。
将来,他们也不可能再回朝歌了,便是砖瓦木头都不能留下,全部带走。
北俱芦洲大妖封印一事,他们并不知晓,将来却会是扛住第一道防线的人。
毕竟,那是实打实的封地方国,他们是去当家做主的。
不愿去,是不愿意去。
一旦建设起来,谁也不会放弃基业返回朝歌来,除非确定回来能当人皇。
大殿之上,国相站在中间奏报。
“娘娘,各处子姓镇守皆已到位,总兵们配合移交村落百姓。以陈塘关为例,已将这些年新增的东海户籍,均移入齐国。我大商国人,短短几日新增数以十万计,且还在增加。”闻仲高声报喜,人口就是国力。
“这是足以告慰祖先的功绩,国相劳苦功高。”王后说道,“有功总兵,皆要有封赏。”
“臣不敢居功,皆是娘娘高瞻远瞩在先,群臣用力之故。王后圣明。”闻仲先说佩服王后计策,又附和王后,配合着把功劳分给大家。
转而,闻仲又说道“只是宗室稀少,如此这般,已将有功绩的宗女都分封各处。但,四方之内仍有总兵上书,说自己关外的部落无处安置,请求开放关隘。”
群臣鸦雀无声,听着王后与国相唱一出双簧。这样的场景,只有三代之前有过的。毕竟先王和他的父王,都是被群臣联合压制的。
“国相以为如何。”王后不动声色,反问道。
“臣以为,各处关隘皆身负军机要务,不可与抚民官混同,开放关隘不可,当另设城池安置百姓。”
“如何另设。”大臣傅说站了出来,免得双簧不好唱下去,朝中并未有总兵和宗室之外的外任高官。
洪荒太过广袤了,只一个南赡部洲,还是四洲中最小的,大商治理起来已捉襟见肘。
地大,人少,治理成本中,只有通讯是倚仗罗网降了下来。
“当再封功高德厚之子姓宗亲。”闻仲回,这是夏以来一贯的做法,守不住的地方让同姓去开垦。
“如何再寻觅宗亲,前期已经寻遍。”傅说问。
“臣听闻,四方亡故于保民之事的宗室镇守中,尚有宗室之未亡人和幼子,可承方国。”
“幼子,如何理政,如何服众。”
“臣以为,当以宗室之妻为方国之主。”闻仲拜。
“臣以为,当以其中德才兼备之女,方可为方国之主。”傅说拜。
“臣等附议。”庙堂之中留到现在的,不是亲信,也是人精。
其他异类要么死了,要么都被安排到,去往开辟北俱芦洲新方国的路上。
这项议题在大朝中通过,确认了宗室未亡人继承爵位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朝中有心人都明白,这是王后在铺路。
世间功劳之大,莫过于···。
“听闻,国相已拜截教金灵圣母为师。”傅说问道。
“不错。”闻仲答道。
“截教仙人入世者众,众说纷纭,难以掌控,不利于庙堂。未知国相可有妙计,抑制一二。”傅说又问。
朝中臣子,继续听第二场双簧。
国相闻仲取出一份锦帛之书,“此乃截教大师伯多宝真人手书契约,即日便会传入罗网,规范众仙言行。”
傅说第一个传看,高呼截教真人乃仁义之师。
王后高居上首,注视着朝中大臣,将细微的变化都纳入思量。
人族不能不学习,但苦于没有那么多老师,截教仙人补足了短板,虽有不妥之处,也无可奈何。
“传术传法不传道,开蒙以人神之约为本,以天条、律令、礼法为辅,行教化之事,待功德圆满,再回转东海金鳌岛。”
众臣齐声称颂多宝真人,无量功德。
今日殿议二事,皆大欢喜。
朝歌城外圣母庙
多宝于庙外稽首,“请西岳神女道友一见。”
“杨婵见过多宝真人,请入内。”
圣母庙内祭祀们各行其是,并未察觉两位大罗金仙正在此地盘桓。
多宝向大商王后询问继任者的行踪,王后请他留下手书契约后,便返回后殿祭祀人道,将多宝所求之事告知。
杨婵本欲离开朝歌,接到效法娘娘传音后,感叹寸心姐姐料事如神,算到多宝真人会是第一个来寻的。
她应允了与多宝一见,便定在朝歌外的圣母庙。
“道友,此番化身前来朝歌,不知有何要事,可是有寸心的消息,她是否当真入灭。”多宝迫不及待的问道。
杨婵不紧不慢,表现得甚为有礼,一双眼睛却肆无忌惮地打量着这位截教大师兄。
只见多宝真人头戴金冠,面庞方正,神色庄重,双目炯炯有神,仿佛能看穿世间诸般虚妄。
身形高大魁梧,着一袭不知材质的道袍,腰系丝绦,佩戴玉牌,既有修道者的清逸,又不失威严,气场沉稳而强大。
按照人族圣人执念一脉传承之法,最了解上一位传人的,一定是本代。
但是多宝一见杨婵,便知晓这位西岳神女真身不在此处,虽可见其眉间传承印痕,不是真身当面,却难辨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