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人来人往,声音嘈杂,三个人去了道具间。
围坐一圈,中央圆椅上,乔源接电话了。
顾星维与他寒暄两句,步入正题:“资方谈的还顺利?”
“你问这个干嘛?”
“你上次说请我吃顿好的,操心我的饭。”
乔源笑一声,“少不了你的。对了,我看了热搜,思源那小孩儿挺单纯的,你好好对人家。”
“……?”顾星维连忙去看裴极,他却一点反应都没有。
“说正事——”顾星维语气十分认真道:“我刚刚听到汪思源和别人在聊你剧组的事,还聊到裴极了,什么情况?怎么演员都知道他了?”
乔源懒洋洋“啧”一声:“就知道你突然打电话没那么简单。”
顾星维思索:“到底什么情况?”
“有应酬。”乔源叹一口气,说:“晚点给你回过去再说。”
电话挂了,气氛变得无比沉寂。
半响后,齐墨先起身:“这事得让真姐知道,我去跟她说一声。”
杂乱的道具间里只剩下顾星维和裴极两个人,裴极靠在椅背上在沉思,顾星维又拨通一个电话。
“喂,爸。”
“昂,就打听个事,费不了您什么劲儿。”
“您帮我问问乔源最近都见过哪些资方……哦~是吗?那您帮我问问他们都聊了什么。”
摁完挂断键,顾星维转过脸看裴极,他没什么表情地起身了。
“去哪?”
“看时间。”
“……”工作时间到了。
顾星维连忙跟上,想了想,快速给乔源发了条消息。
“嗡——”掌心里的手机传来震动声。
乔源低头看,屏幕赫然亮着顾星维发来的一行字:“还有我呢,真没退路了,我给你做资方。”
他太阳穴颤了颤,笑一声,关闭手机放到脚边的石头台阶上。
昏黄波粼的江面,下午5点,对岸幢幢大楼已经灯光四起,与傍晚湛白的天色相辉映,晚风拂过,大荧幕上介绍这座城市的无声广告语都显得很温柔。
他从台阶上起身,拎起脚边的方案和手机,用软件打了个车,前往百米外的能停车的路口。
他,乔源,能力平庸,脾气臭,自视清高。
按导师的总结就是:除了长得像个人样,没一点辨识度。
大一,和校友们合作导了部40分钟的独立文艺青春电影,结果成绩都没达到人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团队的一半。
队友们积极分析原因,最终汇成一句:主要是导演不行。
原本创作时激情满满喊着下部下下部再导什么样的队友,没超过一个月,纷纷找到下家,换个团队继续喊口号。
他也可以继续创作,但从人家选剩下的人里选队友,他清高,他看不上。
艺术不能凑合,凑合出来的团队,凑不上,合不来,散得更快。
经过一年组队失败的打压,他放弃了,做好毕业就转行的打算。
可没几天,邮箱里突然躺着一封申请合作邮件。
看到发件人的名字,他整个人都懵了。
裴极,舞台设计专业第一,所谓的领域天才,导演系多少家伙排着队想跟他搭档,怎么会瞧得上他?
他回复:兄弟,盗号不道德,而且盗一个大学生的邮箱你也没成就感,跟我一样,转行吧。
裴极却回:明天下午1点,图书馆见。
有了裴极搭档,很多人慕名而来申请加入他的团队,他和裴极一轮一轮筛选面试,一个月后,团队正式成立。
他想的是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先把第一部作品改一改,说不定这次数据就好看了。
裴极则劝他找准定位。
第一次产生分歧,他心里窝着气,喝多了跑到裴极的当时租的公寓门口破口大骂——
骂他市场眼界!
骂他原来也不懂艺术!
骂他没谈过恋爱不知道青春这俩字的重量!
裴极打开门,扔给他一本《怎么找准定位》,砰又摔上门。
一个月后,他们团队的新作品在校园大赛上大获全胜,他继续围绕“岁月”一词继续钻研。
白驹过隙,一晃就是八年。
他目前在圈内说不上知名,但珍惜羽翼,走独立作品路线,风格独特,有固定粉丝,以往的每部作品数据都抗打,到任何投资方那儿,都会是首选。
但他最近见过的每个资方,都回绝了他。
圆桌对面的投资方翻完方案,神情纠结。
乔源见怪不怪夹着菜:“有问题就提,我不喜欢弯弯绕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