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笑道:“这你放心,朕既然敢让你驻守,自然是做了万全之策。你的家人,朕会接到长安来。而且到时候,安禄山必然不敢让你进攻。所以过两天,朕会派大将来助你,你只需要配合即可。”
崔乾佑苦笑:“臣遵旨。”
李世民一行回到长安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长安人民自觉的出门欢迎他们凯旋归来的秦王。
在他们的眼中,一年来接连失败的阴影,被秦王这一仗给打散了。不仅如此,在打胜仗之后,秦王又马不停蹄的前往潼关,随后就是各式各样的捷报。
更重要的是,这位秦王是皇帝亲封的,皇帝陛下还斩了祸害百姓的杨家。
天子圣明,大唐有救了!
李世民看着人潮汹涌的百姓,第一次直观的认识到现在的长安有这么多人。
但是放眼望去,只有老幼妇孺,却没有青壮。
表面繁荣的长安,底子还是被掏空了。
李世民心下并不好受。
等到回到秦王府,李世民顿时消失不见。玄甲军众人也就地解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李世民与玄甲军虽然是不死之身,但依然是人,会疲倦。他们的脑力体力都到了极限,如此操劳,总不能不让人休息吧?
李世民用完午膳,本来想躺在爱妻怀中睡个午觉,享受一下难得的轻松,刚睡下却被人给叫了起来。
“殿下,建宁郡王求见。”
“烦死了,让他明天再来。”李世民烦躁地坐起来,喊了一声。
长孙无忧看着突然有些孩子气的李世民,安慰道:“殿下莫恼,建宁郡王是当今储君的第三子,奉陛下之命来给殿下送大义。他刚来时,殿下不在,他为了见殿下,还烧了东宫的房子。”
“他还敢烧了东宫的房子?”李世民大声道,“他知道造这些宫殿所费要多少吗,现在本来就缺钱缺人,他还弄出这么大的事情。不行,让他赔,必需让他赔。”
长孙无忧噗嗤一笑:“殿下,算起来他是您重重重孙子,您这个做祖宗的还得多担待一些。”
李世民气消下去了一些:“我担待他,谁担待我啊。”
长孙无忧依偎到李世民的身上,轻声道:“我英明神武的二哥,听我的,见他不会费多少时间的,就见上一见,好吗?”
“好好好,就依你,让他去正殿等我,我就见上他一见。”软玉在怀,李世民什么火气也都没有了,“他最好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然而李世民虽然答应了他的王妃见李倓,但见到李倓的一瞬间,还是没有什么太好的脸色:“建宁郡王,听说你要见我。”
李倓也打量着李世民,心中对于李世民的脸,有了一丝非同一般的想法。
自家爷爷不会是在哪个地方有沧海遗珠吧?
强压下心中的不敬,李倓端出天使应有的端庄,道:“是,我有陛下诏书要宣,秦王接旨。”
李世民并不动身,道:“虚礼免了吧,我怕折寿。”
李倓也不计较,他在西方驻守了半月有余,与原长安西方驻守的屈突通和程知节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虽然他们什么都不明说,但是从他们的嘴中,李倓可以听出来,秦王是位明主。
再说了,以秦王现在的实力,完全可以自立为帝。他还愿意听诏书就很不错了,总不能指望他恭恭敬敬地焚香祝祷,然后三跪九叩,这样接他那位实际失势皇帝爷爷的诏书吧?
李倓也仿佛是例行公事,将诏书念了一遍,然后交给李世民。
李世民单手接过,打开看了看,道:“真精美。”接着就将诏书随意地扔到一边:“诏书的事情说完了,说说你的事情。”
“我?”李倓问道,“我有什么事情?”
李世民抬了下手,示意李倓坐下,道:“现在诏书我接了,你接下来要做什么?”
“自然是回去复命。”李倓理所当然道。
“回去复命?回哪儿去?听说你到长安已经半个月了,这半个月皇帝一点不动,还在马嵬坡吗?”李世民问道。
李倓默了一下,道:“陛下应当是沿着蜀道去往蜀地,我找一找,不难找到。”
“然后呢?”
“什么然后?”
“然后,你就跟在当今陛下的身边,做一个孝子贤孙?江山如此,吾辈皆有救国之责,而你现在去找陛下,只会得到偏安一隅,自欺欺人。这孝子贤孙你怎么做的下去的?”
“……”
“什么是孝子贤孙,为长辈分忧者为孝子贤孙。现在皇帝最大的难处是,这大好江山被逆贼占据,你不想着如何把失去的土地拿回去,反而要回到皇帝的身边。难道就如刘禅一样乐不思长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