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乾佑和田乾真乃是安禄山派遣的先锋,灵宝之战后,两人受安禄山之命预备夺取长安。
安禄山的意思是要在三天内将长安拿下,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崔乾佑并没有选择第一时间进攻长安,而是在潼关休整了五日。
安禄山着急,于是多次派人催促。
待到六月十三,在安禄山的催促下,崔乾佑也认为时机已到,于潼关集结大军欲西进,准备一举夺下长安。但是就在大军与长安遥遥相望时,突然有人告诉他,他们的粮草被烧了。
大军本是倾巢而出,然而后方起火,崔乾佑只能回援。
而回援途中,崔乾佑又遇到了一小股骑兵的骚扰。
两方实力悬殊,按理来说打不起来。但这股骑兵怪的很,人数不过几百人。他们一打照面,这股骑兵竟然不避不闪,直直就往大军里面冲。
大军毫无准备,顿时被切割开一条血线来。
崔乾佑连忙组织围剿,岂料这股骑兵毫不恋战,趁着他们不注意,杀了百来人,横着将大军切断后,转头就跑,崔乾佑根本追不上他们。
崔乾佑都傻眼了:这tmd是哪个军队啊?不会是唐军吧?唐军有这么牛逼吗?唐军这么牛逼在潼关能打成那逼样?
因为惧怕被人包饺子,崔乾佑连忙回退潼关,休整大军。
就在这天里,长安传来了情报,说,皇帝出逃了。
崔乾佑听完大喜,皇帝一走,他的心腹们也得走。长安无将可用,无险可守。
这把稳了!
结果崔乾佑刚准备点兵,长安又有情报传来:长安变天了,现在是由一个自称为秦王的人把持。
崔乾佑:神tm秦王,你以为你太宗皇帝啊?
不过这次莫名其妙的失败还是让崔乾佑长了个心眼,十五日再开拨大军出击时,也不allin大军压境了,只带了两万余人。他甚至和田乾真打了个招呼,让他帮忙守着屁股,不至于又被人偷了。
索性今天运气不错,此次出击,再没有骑兵袭扰,崔乾佑一路畅通无阻地行军到渭南附近。他们到的这一会已经中午了,崔乾佑决定大军在渭南稍作休整,自己和带领亲部先去探路。
然而等崔乾佑与亲部跑到灞河,却看到灞河对面已然有人在那儿了。
一共就三人,李世民和程知节还有崔光远。
三人身披明光铠,骑着高头大马,想不显眼都难。
崔乾佑看到两人都怀疑自己的眼睛。
三个人?三个人就敢来战场?开玩笑呢吗?
事出反常必有妖,一个合格的将领,这个时候都会想到一件事情:不会有埋伏吧?
崔乾佑谨慎地停下大军,大声问道。“你是何人?”
“我乃大唐秦王,你是崔乾佑吗?”
崔乾佑嗤笑:“秦王,大唐几百年没有秦王了。听说现在长安城在你手里,是吗?”
李世民对于无视,丝毫不恼,道:“是又如何,不是有如何。”
崔乾佑对于这个秦王更是蔑视了:“秦王两个人就出来,来打猎来了?”崔乾佑军哄堂大笑。
李世民面不改色,道:“崔乾佑,我们谈一谈怎么样。”
崔乾佑继续嘲讽:“秦王是想学太宗陛下签订渭水之耻吗?但是我可不是颉利可汗,你也不是李世民,长安我唾手可得,没什么好谈的。若是怕了,现在乖乖跪下投降,我还可以饶你一命。”
哦,原来我还签了个什么渭水之耻?李世民如此想到。
算了这时候先不纠结这些细节。
李世民本来也没觉得有的谈,大笑两声,雷霆霹雳间射出两箭,一箭射死了崔乾佑的一个心腹,一箭正中崔乾佑的红缨:“既如此,本王就在这里恭候了。”
就在崔乾佑大怒之时,三人策马扬鞭,转身离开,只留给崔乾佑一鼻子灰。
等到三人走到安全地带,崔光远问道:“殿下为何不直接射死那崔乾佑?”
李世民笑道:“我们的目的是反攻潼关,那就要尽可能击溃他们崔乾佑对于局势的影响并不大,他没了,还会有王乾佑,孙乾佑,不影响大局。”
崔光远似懂非懂,担忧道:“但殿下这样就激怒了崔乾佑,万一他大军压境,长安不一定能挡得住。”
李世民神秘一笑:“就怕他不怒。”
正如李世民所料,崔乾佑回到渭南中军帐中,大发雷霆:“他%¥#@&%的秦王,死到临头了还敢这么猖狂,刚才就该直接强渡过去抓了他。”
崔乾佑心腹中还是有聪明人的:“将军息怒,那人明显是故意激怒将军,说不定附近就有埋伏。”
崔乾佑自然知道,不然就就真的渡过去了。但是以崔乾佑的性格,忍一时越想越气,当场道:“点兵,点兵,给我点上三万兵马,今天就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