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进入第二周拍摄,剧组安排了一场重头戏,落在了余韵饰演的“林音”身上。
林音是剧中的女三号,一个出身普通、一路磕绊的表演系学生。她倔强又敏感,试镜无数次都没被选上,却还是死撑着留在表演这条路上。这一场戏,是她在经历又一次试镜失败后情绪崩溃的瞬间——角色线的第一个爆发点。
“不是演哭,是让观众跟着你哭。”导演说,“你不是委屈自己,你是在为那个始终不被看见的自己哭。”
灯光打下时,余韵心跳飞快。她站在镜头前,缓慢呼吸、咬住台词节奏,将自己一点点沉进林音的情绪里。
第一遍过了六十秒,她没哭出来。
第二遍,她的眼神开始空洞,嘴角轻轻一颤。
第三遍,“我到底哪儿不行啊?”一句话出口,她眼泪瞬间夺眶而出。
崩溃,不是歇斯底里,而是极致克制后的一瞬间垮塌。她整个人跪坐在地上,眼神空白,哭得喘不过气。
全场静默了好几秒,导演才轻声说:“过了。”
收工后,她靠在摄影棚角落静坐了十几分钟,身边助理连忙递上水和毛毯。
没人注意到,远处某个躲在电缆后的狗仔早已按下了快门。
当天深夜,微博热搜悄然爬上一条模糊但充满引导性的标题:
【余韵片场情绪失控,疑似《青春》删戏引发演员崩溃】
配图是她跪坐在地、泪眼模糊的模糊照片,灯光阴影交错,显得分外压抑。下方还特意注明“知情人士称其状态不佳”。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还没出圈就开始耍大牌了?】
【演个女三就崩溃,是不是抗压能力太差了】
【哭成那样,拍得下去吗?】
【别毁了《青春》吧……】
也有粉丝努力解释:
【这是拍戏现场,是角色的情绪戏好吗?别带节奏了!】
【林音就是一个被现实打击到濒临崩溃的角色,她演得多投入你们看不出来吗?】
但网络从来不会等你解释完。
越来越多的营销号开始借题发挥,有人影射她“心理素质不行”,有人放出早期面试照暗嘲她“根本不是科班出身,只会哭”。
第二天上午,公司火速回应,公开拍摄通告,强调是剧中情绪戏份。
导演亲自发博:
“别把演员的敬业当成负面新闻消费。她演的是林音,不是她本人。”
附的视频片段一出,所有人都安静了。
余韵演的“林音”,从试镜教室走出时强撑着笑,站在走廊尽头时却突然表情崩塌,哭得小声又痛苦,一句“我到底哪儿不行啊?”像针一样扎进人心。
那不是在表演,是在倾泻。压抑的倔强,咬牙的不甘,甚至那种“不能再失败”的窒息感,透过屏幕也能刺痛人。
评论区瞬间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