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砭(biān)人:形容寒气刺人。
5.乍暖还(huán)寒:形容春天天气冷暖不定。
6.曹襄:主角之一。
7.司马晟:主角之一。
8.高祖父:指曹操。
9.高贵乡公:曹髦被废黜前的封号。
10.大晋:指西晋王朝。
11.曹髦:曹魏第四位皇帝,被司马昭部下杀害。
12.跗(fū)骨:指附着在骨头上。跗骨之蛆,比喻摆脱不了的祸害或耻辱。
13.如履薄冰(rú lǚ bó bīng):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语出《诗经·小雅·小旻》。
14.陈留王:曹奂被废黜后的封号。
15.曹奂: (246-302),本名曹璜,曹操之孙曹宇之子,曹魏最后一位皇帝(260-266年在位)。
16.曹魏:三国政权之一。
17.傀儡(kuǐ lěi):比喻受人操纵、不能自主的人或组织。
18.禅让(shàn ràng):指统治者把帝位让给别人。此处指曹奂将帝位让给司马炎。
19.食邑(shí yì):古代君主赏赐给贵族、功臣的封地及其赋税收入。万户是很大的封地规模。
20.邺城(Yèchéng):地名,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曾是曹魏的实际政治中心之一,后为曹奂的封国陈留国都。
21.天子旌旗(jīng qí):皇帝仪仗所用的旗帜。允许曹奂使用,是一种极高的礼遇,象征性地保留其部分帝王尊严。
22.行魏正朔(zhèng shuò):正朔指新一年的第一天和月份的第一天,引申为历法和朝廷的制度法令。允许曹奂在封国内仍然沿用曹魏的历法和制度。
23.郊祀天地(jiāo sì):古代帝王在京城南郊祭天,北郊祭地的隆重典礼。允许曹奂举行,也是极高的礼遇。
24.正统:指合法、正当的统治地位或传承体系。司马氏优待曹奂,意在显示自己是合法继承了魏统,而非暴力篡夺。
25.犹豫不决,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类似说法见于《史记·淮阴侯列传》等。意指遇事犹豫,该做决定时不做决定,反而会遭受祸害。
26.朝见(cháo jiàn):臣下参见君主。曹奂作为藩王,理论上需要定期或在特定场合到京城朝见晋帝。
27.宗室:指皇族、王族的成员。
28.前朝:指已经灭亡的曹魏王朝。
29.拓本(tà běn):从碑刻、铜器等文物上墨拓下来的文字或图像。名家书法拓本是较为风雅的礼物。
30.青篷:用青色布覆盖的车篷。
31.小车:相对于官员出行或贵族仪仗的华丽大车而言,指比较普通、轻便的马车或牛车。
32.永宁里:洛阳城内的一个里坊名称(里是古代城市的基本居住单位)。具体位置待考,此处为设定。
33.朱红:正红色。古代贵族府邸常用此颜色漆门。
34.兵卒(zú):士兵。
35.名帖:古代拜访他人时所用的写有自己姓名、身份的帖子,相当于名片。
36.大王:对诸侯王的尊称。
37.门吏:看门或负责传达的差役。
38.青灰色:介于青色和灰色之间的颜色,比较素净。
39.细麻:质地较为精细的麻布。
40.深衣(shēn yī):古代一种上衣和下裳相连的服装,男女通用。
41.炭火:古代冬季取暖常用木炭燃烧。
42.常服:指日常穿着的比较随意的服装,相对于朝服、礼服而言。
43.主位:指厅堂中身份最尊贵者坐的位置,通常面南背北。
44.大礼:指比较隆重的礼节,如跪拜叩首等。
45.贤侄(xián zhí):对朋友或同族晚辈的爱称。
46.下首:指相对于主位而言,地位较低者坐的位置。
47.坐席:古代人多席地而坐,指铺在地上的席垫。魏晋时期已有坐榻等家具,但也可能保留席地而坐的习惯,或指坐榻上的位置。
48.茶盏(chá zhǎn):饮茶用的小杯子。饮茶之风在魏晋时期已逐渐兴起,但可能与后世的品饮方式不同。
49.拂去浮沫:古代煮茶或制茶工艺可能不如后世精细,茶汤表面常有泡沫或茶叶碎末,饮用前拂去。
50.先父:对已故父亲的称呼。
51.罹难(lí nàn):遭遇灾难而死。
52.孑然(jié rán):孤单的样子。
53.无枝可依:没有可以依附的靠山或力量。
54.破釜沉舟(pò fǔ chén zhōu):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典出《史记·项羽本纪》。
55.义子:收养的儿子,非亲生。
56.犬马之劳:古代臣下对君主表示效劳的谦词。
57.洛阳宫廷:指西晋的朝廷和皇宫。
58.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语出《楚辞·九章·哀郢》(屈原作品)。鸟飞得再远也要返回旧巢,狐狸死时头一定朝着出生时的山丘。比喻不忘本或依恋故土,此处曹襄用以表达自己渴望归属于曹氏本宗的心情。
59.几(jī)案:古代放置物品的小桌子。
60.闲棋(xián qí):围棋术语,指布局时暂时不起重要作用、但可能在将来发挥作用的棋子。比喻预先安排下的看似不重要的人或措施。
61.宗正:古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的官员及其机构。将收养关系上报宗正备案,才算在官方层面正式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