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车辂(lù):帝王或高官乘坐的车子。
14.旌旗(jīng qí):旗帜的总称。
15.乐器:指用于王爵仪仗的编钟、编磬等礼乐器。
16.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17.司马晟:本书虚构人物,设定为司马炎之女,被伪装成公子。
18.绛紫色(jiàng zǐ sè):深紫色,是汉魏晋时期较为尊贵的颜色之一。
19.束腰:指衣服在腰部收紧的设计。
20.玉簪(zān):用玉石制成的簪子,用于固定头发或帽子。
21.司马炎:司马昭长子,未来的晋武帝。
22.功盖寰宇(huán yǔ):功劳覆盖天下,形容功绩极大。
23.德被四海:恩德遍及天下。
24.天命所归:上天的旨意,指注定要得到天下。
25.开国元勋:建立国家时功劳最大、地位最高的人。
26.与有荣焉:因为别人(多指关系亲近的人或集体)得到荣誉而感到光荣。
27.累累白骨(lěi lěi):一层又一层、重重叠叠的白骨。形容战乱或灾荒后死人极多。
28.受策:接受册封的文书和命令。
29.东堂:洛阳宫殿名,常用于举行朝会或重要典礼。
30.观瞻:观看瞻仰。
31.光耀门楣(méi):使家门、家族增添光彩。
32.曹襄:本书虚构人物,设定为曹髦之女,被伪装成皇子。
33.青灰色:偏灰的青色,较为素淡。
34.父亲:指魏帝曹髦,于甘露五年(260年)被司马昭弑杀。
35.卞夫人:曹髦皇后,曹襄的母亲。
36.韬光养晦(tāo guāng yǎng huì):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比喻隐藏实力,等待时机。
37.景元五年四月丁卯:公元264年5月2日,司马昭受九锡,进位晋王的确切日期。
38.香烟缭绕(liáo rào):烟雾缓慢地四处飘散。
39.钟磬(qìng):古代打击乐器,常用于宫廷雅乐或礼仪场合。
40.冕服:天子或高级官员在祭祀、朝会等重大典礼时穿的礼服。
41.侍中:皇帝的近侍顾问官。
42.常侍:皇帝的近侍官员。
43.升座:登上座位。
44.品级:古代官吏的等级。
45.太尉王祥:曹魏及西晋名臣,位列三公。
46.司徒何曾:曹魏及西晋重臣,位列三公。
47.司空荀顗(yǐ):曹魏及西晋重臣、学者,位列三公。
48.三公:古代朝廷中最高的三种官职,通常指太尉、司徒、司空。
49.相国:古代最高的行政官职,位在丞相之上。司马昭受九锡时,裴秀为相国。
50.裴秀:字季彦,曹魏及西晋重臣、地图学家。
51.御座:皇帝的座位。
52.宗室席位:安排皇族、宗亲的席位区域。
53.古制:古代的制度、礼仪。
54.入朝不趋:上朝时可以慢步而行,不必像普通臣子那样快步走。是一种殊荣。
55.赞拜不名:朝会时谒者(负责引导、唱名的人)只称官职爵位,不称其名。是一种殊荣。
56.剑履上殿:可以佩剑、穿着鞋子上殿。是一种殊荣。
57.殊荣:特殊的荣誉。
58.策文:古代帝王任命、封爵或嘉奖臣子时所用的文书。
59.叩拜:磕头下拜。
60.绶带(shòu dài):系印章或勋章用的丝带,也是官阶的标志之一。
61.山呼:古代臣子祝颂帝王时(尤其是在重大典礼上)高呼万岁(或千秋),声音如山鸣谷应。
62.千秋:千年。常用于祝颂王侯。对皇帝则称“万岁”。
63.躬身(gōng shēn):弯着身子,表示恭敬。
64.志得意满:心意满足,十分得意。
65.居功自傲:认为自己有功劳而骄傲自大。
66.《答晋王笺》:邓艾写给司马昭的信件,其中一些言辞被认为是其擅权、有异心的证据。
67.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将帅在外面作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行动,不必事事听从国君的命令。语出《孙子·九变》。
68.功高震主:功劳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动而心生疑忌。
69.嫌隙(xián xì):因彼此不满或猜忌而产生的裂痕。
70.密报:秘密报告。
71.姜维:蜀汉大将军,投降钟会后,图谋复国。
72.佯(yáng):假装。
73.淮南:指淮河以南地区。公元257-258年,魏将诸葛诞在淮南起兵反司马昭,钟会参与平叛,出谋划策。
74.算无遗策:计谋周密,没有遗漏失算之处。
75.忌刻:猜忌、刻薄。
76.韩信:汉初名将,功高震主,后被吕后所杀。
77.心-术-不-正:指人用心不正,思想或行为不正派。史书评价钟会“才高而心-术-不-正”。
78.卫瓘(guàn):字伯玉,曹魏及西晋重臣,时任监军,与钟会一同伐蜀。
79.槛车(jiàn chē):古代用木栏围绕、上加顶盖的囚车。
80.逾制(yú zhì):超出规定的制度、礼仪。
81.尾大不掉: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比喻属下力量过于强大,不听指挥,难以控制。
82.贾充:字公闾,曹魏及西晋重臣,司马昭、司马炎心腹。
83.斜谷:古代关中通往汉中的主要谷道之一。
84.慰劳:安慰、问候。
85.铁板一块:比喻内部团结紧密,不可分裂。
86.踌躇满志(chóu chú):对自己取得的成就十分得意。
87.郭太后遗诏:指钟会伪造魏明帝曹叡皇后郭氏的遗诏,作为起兵讨伐司马昭的借口。
88.风声鹤唳(lì):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89.永安:见第八回注83。蜀汉东部重镇,吴国一直想夺取。
90.葛布:用葛纤维织成的布,夏天穿着凉爽。
91.镇军:将军名号。陆抗此时或为镇军将军。
92.陆抗:字幼节,东吴后期名将,陆逊之子。
93.巴丘:地名,在今湖南岳阳,是东吴荆州方面的重要军事据点。
94.刘祎:本书虚构人物,设定为山阳公刘康之女,被伪装成公子。
95.山阳公刘康:汉献帝之孙,刘祎的父亲。
96.兵燹(xiǎn):因战争引起的焚烧、破坏等灾害。
97.鸟尽弓藏,兔死狗烹:鸟打完了,就把弓收起来;兔子死了,就把猎狗煮了吃。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或加以消灭。
98.玄色:黑色。
99.胡渊、胡烈:曹魏将领,参与灭蜀,后被钟会囚禁,发动兵变。胡烈是胡渊的父亲。
100.田续:魏将,曾随邓艾伐蜀,因邓艾欲斩他而怀恨在心,后受卫瓘指使杀死邓艾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