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长家和李东国家不一样,房子更大些,而且盖房用的是青砖,前前后后连院子到灶房大概有个大半亩地大。队长家是村里最富裕的家庭,除了原来住在这里的老地主家。
那地主在解放前就跑了,一家子也不知道上哪里去了,不过他家出走似乎和自家老爷子有些关系。至于内中详情,老爷子也没说。反正地主家没人了,他家的房子和土地在土改那年都被充了公,现在那所宅子算是给队部办公用了。
这宅子占地有两亩两进的四合院,原本前后四围围了青石砖墙,大概有2米高,不蹦高都瞧不见院里。
之前响应国家号召全国大炼钢,现在那围墙用的青砖都被村青里的壮劳力拉到公社去了,当是物资支援,谁也不能说出个不来。李牧羊他们村离着公社20多里地,就通着一条沆洼沆洼,七拐八扭的泥路,往外运东西着实费力。
地处山坳窝里的红旗村的山林才算得以保全。他们这地界其他的村大队,树多路也相对好走,红旗村就抽调了壮劳力去支援算球响应大炼钢事业。
李牧羊他们家里,老爹是一半瘸子,他就一小孩儿,就不去公社凑这个热闹了。
这红旗村吧,起行这村子并不叫红旗村而是叫刘家坳,只不过现在全国都一样,为了争表现,各村各庄纷纷改了又红又专的村名。
十里八乡同名的村子多了去了,为了区分,大家会在村名前再添加个当地的特色景观或出名的人名再或者特产什么的。这种状况估计邮政系统也很是头痛,一个不注意就容易分发错信件。
刘家坳全村统共六七十户人家,大概有四十近五十户家里当家的姓刘,又窝在这山坳坳里,所以解放前就叫做刘家坳。
村口还有一大块勒石上面雕刻描黑的村名。后来村名改了,这大石头上的“刘家坳”三个字也给铲了,换成了“红旗村”。
现在没了围墙,队部场院当中明晃晃的立了杆大旗杆子,上头挂了面大大的五星红旗,这没了围墙的大宅子气派归气派,但就显得有些空旷冷清,没了那种沉稳的感觉。
父子俩迈步走进这村队部院,李东国正了下嗓子,冲大门内喊了声“刘队长在吗?”
宅院里屋子比较多,从外面看,也瞧不明白人到底在那个屋里,找人必须靠喊。
只听正对大门的堂屋里传来回话,“谁啊,大清早的。”原本堂屋正对大门这一直线上还有一堵影壁,但是后来改成村办公点后,这些个没享受过的老农民们嫌麻烦就把那影壁给拆了,几家人家分了砖石拿家砌猪圈用了。现在直通通的一条中直线,一目了然,多方便的。
李东国听到刘大队长在呢,拉着儿子边走边应道,“长元,是我,李东国,想麻烦你点事。”
刘长元慢慢吞吞打着哈欠出了正屋,嘴里嘟喃着“我说是哪个这么勤快的,大早上的,我刚到队里,其他人还没到呢,就有人上门来,说吧,什么事?”
刘长元身高1米7左右,不高也不算太矮,剃了个板村头,穿着件宽大老旧的中山装,方正脸,嘴边一圈茂密的胡须,貌似有四十来岁,实际他只有35岁。
他几年前刚从北疆的部队退伍下来,他在部队也是管后勤的,后来部队撤编,就转业回村了。
老村长就是他爹,子承父业,他家又是根正苗红的八辈子老农出身,老队长当家时,村里也是有模有样的,穷是穷点,可十里八乡的,红旗村也不是最穷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老村长的儿子接班,村里人当然没什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