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开园后的首个丰收季,金黄的麦浪在远处翻滚,为这片承载梦想的土地披上了一层暖纱。苏眠和季寒川计划借丰收节契机,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文学丰收盛会,将文学与乡村丰收的喜悦紧密融合,进一步扩大园区影响力。
筹备工作刚启动,难题便接踵而至。由于活动规模远超预期,原本规划的场地难以容纳众多参与者,需紧急寻找新场地。与此同时,部分受邀的知名作家因行程冲突,无法按时出席,活动嘉宾阵容面临缩水风险。
清晨,苏眠坐在办公桌前,眉头紧皱,看着活动策划方案上的难题,内心焦虑不已。季寒川轻轻走来,为她递上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安慰道:“别太着急,咱们一起想办法。我这就联系周边村落,看看有没有合适场地;你再和作家们沟通,说不定能找到解决办法。”
季寒川迅速行动,驱车前往周边村落。在走访过程中,他偶然发现一处废弃的打谷场,场地开阔,四周环绕着丰收的稻田,极具乡村特色。然而,打谷场多年未用,地面坑洼不平,基础设施也严重缺失,要在此举办活动,需进行大规模改造。季寒川没有丝毫犹豫,当即与村委会沟通,争取到改造和使用场地的许可。
苏眠这边,正与作家们进行艰难沟通。她逐一致电,诚恳讲述活动的意义和筹备进展,不少作家被她的真诚打动。其中一位原本无法出席的作家提议,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参与活动,分享创作心得。这一建议让苏眠看到了希望,她迅速调整活动方案,融入线上直播环节,丰富活动形式。
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活动预算有限,打谷场改造费用高昂,线上直播设备采购和技术支持也需要大量资金,资金缺口让苏眠和季寒川愁眉不展。
深夜,两人再次来到园区露台。月光下,苏眠望着远方,轻声说:“要不我联系之前报道过我们的媒体,寻求赞助?他们对园区发展一直很关注,说不定愿意提供帮助。”季寒川沉思片刻后说:“我也发动下身边人脉,向一些文化企业争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