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小的时候,顾连雨就知道,自己会死。
会为顾家而死。
“雨儿啊,顾家从来不依附任何人,也不站队任何一家,你可知,是为何?”
那时,顾连雨方才七岁。
母亲抱着他,在庭院中手把手教他写字,教他读书,也教他,忠义为何。
“人人都说,最好的臣子,合该忠于帝王,忠于国家,可顾家从不如此,雨儿,日后当官,你要记着——”
“忠于百姓。”
“百姓安康乐业,才是世间最大愿景。”
那时的顾连雨不明白。
后来,顾连雨十六岁,初次跟随父亲去往赈灾。
自小锦衣玉食的他,看到了这世间另一副景象。
在时常打仗的边关,总有人连饭都吃不上,连活着都是问题,天灾来时,又有多少百姓失了那积攒半辈子的积蓄,或妻离子散,或家破人亡……
而掌握权利的人,却总为一己私利,忽略这些,甚至枉顾人命。
于是,顾连雨开始努力读书,废寝忘食。
终于,他考取了功名。
入了官场,他才终于知道这孤臣有多难当。
没人理解他对平民百姓的怜悯。
而就在最迷茫的年纪,应家中安排,他娶妻了。
第一面他就看出,他的妻子不愿意嫁给他,于是,他没勉强。
“等我死了,便许你和离。”
“啊?”
他觉得,他的妻子是个顶好的人,分明是被迫嫁过来,却从未有怨怼,反而将后院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聪慧又善良。
他看着她的笑容,也只需要一个笑容,便觉着也可以坚持下去。
东宫出事那日,他想好了一切,若那位新入东宫的太子不行,他只能以死为鉴。
可他没死。
四弟投靠东宫时,父母将他大骂了一通,他以为,四弟至少会还嘴,可四弟只是默默听着,然后,说:“我必须这么做。”
顾连雨不知道为何,原本嚣张肆意的四弟会如此,但好在,那没用的太子登基后,四弟也将一切事务都揽了下来,救边关,救百姓……每次回来,也都伤痕累累。
他只能更加努力,努力劝谏皇帝。
他讨厌这个皇帝。
当初借用身份权利纳了二妹,如今当上皇帝,也是只顾饮酒作乐——
甚至,要对自己母族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