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属于违规操作,你要是慧眼如炬,能提前招揽到好苗子,那是你的能耐。
可如果,你招揽的人本身才学不行,要靠作弊的法子把人保上去,那可就太不公平了。
当学子们知道,做出如此事的,竟然有太子,未来的君主,绝对民怨沸腾,群起激愤,更会对朝廷失去希望,不罚太子不足以平民愤!
这是一次对太子名誉致命的打击!
身为太子,一国储君,为了点蝇头小利,竟亲自带头在科举上舞弊,破坏公平和朝廷法度,让天下学子如何相信你?
这样的人当了皇帝,岂不是从此便要宠信佞臣,是为昏君!
二皇子此举,可谓毒辣至极,一针见血,一击毙命!
但他选中的魏庆泰却不愿以身入局,以自污的方式跳出了局。
他主动收受考生贿赂,并把此事透露给太子。
太子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打击对手的好办法,立刻搜集证据,把他搞下台。
如今魏庆泰已经进了监狱,那么此后发生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那考题泄露与他有关吗?还是也是二皇子做的?为何这件事偏偏撞到了六皇子面前,莫非二皇子想借此顺便诬陷六皇子?
众所周知,六皇子没有门生,也没和任何考生接触过,用‘考场中帮他们作弊的方法’诬陷行不通。
那么二皇子要怎么把六皇子扯进来,让他知道考题泄露的用意在哪儿?
这背后似乎蒙着一团疑云,让人一时看不清。
“这件事便拜托你了,”六皇子转身告辞。
等他走了,林若溪立刻安排下去,对京城大大小小的会馆逐一排查,看看到底有多少考生得到考题。
这件事其实并不难,只要发现有异常的考生,作弊毕竟心虚,总会有异常的表现,甚至有些考生耐不住悸动,会直接讲出来,告诉同窗什么的。
也有学问普通的考生看到题目后,悄悄找抢手写答卷,好让自己在考试中大放异彩。
很快,第一批看过考题的考生便被排查出来,顺藤摸瓜,找到卖给他们考题的人,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可光这第一批考生的数量,就已经叫林若溪吃惊,不光有达官显贵家的子侄,富商出身,甚至连普通的平民都有。
奇怪!很奇怪!
平民有钱买考题吗?
经过询问才知道,今年的考题居然卖得如此之便宜,只要三十两,就可以得到一份。
三十两!
对于一个普通百姓家庭,或许是两三年的开销,但对于举子而言,咬咬牙完全拿的出来。
都说穷秀才,富举人,是有道理的。
不说别的,考中举人后,官府每月会发俸禄,名下有不少免税田,光是挂靠的利钱就有不少。
加之举人已经是朝廷官员预备役,如果不再往上考,运作一下,完全可以进入当地官衙任职,在本地享有威望。
那些个乡绅富商要敬着捧着,三节两寿送上礼品,找他们写副字,画个画,送上润笔费,都是不错的进项。
这都是最平常的人情往来,不算受贿的范畴。
如此稍微攒一攒,两三年下来,三四十两银子是有的,进京赶考完全不成问题。
即便这个也没有,去年刚考上举人,还来不及有进项,今年便来京城参加春闱,也会有当地的乡绅富户送上程仪,权当结个善缘。
所以几十两银子,举人们绝对拿的出来。
之所以依旧拮据,是京城物价太高,最普通的客栈,一晚便要一二两银子,而举子来参加春闱,往往要在京城待上一两个月。
这还不包括来京城的路费,每日的吃食,笔墨纸砚的花销,准备春闱制式物品的花销。
这么说吧,参加春闱的笔墨资源,铺盖,衣物,食物,炭火蜡烛等等,都是有要求的,指定样式和售卖的店铺。
他们自己带的要是不合格,就得重新置办。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科举舞弊猖獗,学子们总能想到各种各样的方式夹带小抄,或者其他。
用统一规定的样式好查,能最大限度避免作弊手段。
虽然加重了考生负担,但朝廷对举人有优待,实在没钱,可以去会馆申请,春闱后再偿还。
所以别看这些考生穷,那也要看和谁比,他们的穷,是可以拿出几十两银子那种,也是可以轻松借到朝廷发放的低息助学金的。
如此,三十两银子一份的考题,几乎可以辐射所有学子。
只要你起了贪心,就可以拿得出来那种。
那这个泄题还有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