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赶着去救人,只能把原先记下的内容匆忙上交,顺带的,这手稿里还有他发现线索的全过程。
没有多谈,但有一句突出了在酒楼遇到贾赦和柳芳等人坐在一个包厢内密谈。
林若溪忍不住笑,六皇子这状告得可不要太明显。
他就是故意的,谁让太子和二皇子故意打压他,反对他去西北。
六皇子有怨气很正常,又正好两帮人聚在一起,显然是在商讨怎么对付他呢,那他还不能捅出来吗?
然而这样满含怨气,又显得轻描淡写的一笔,看在皇帝眼里,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太子和二皇子联合了?什么时候的事?为何他这个皇帝一无所知?
联想到最近朝上,两帮人默契的打压六皇子,看来他们早有联合。
而联合的基础是什么?原本斗的像乌鸡眼一般的两帮人,居然能联合,说明其中有利益交换。
什么样儿的利益,能让他们互相妥协?
皇帝可不会认为,是六皇子给了他们压力,毕竟六皇子至今没有上过朝,且这个幼子光明磊落,也不慕皇权,在他面前的形象还极好。
那么原因只有一个,是足以令双方动心的利益,于二皇子而言,大概是五城兵马司的位置。
朝中早有流言,皇帝要把这个位置给到关平侯,他确实是这么考虑的,想要太子和二皇子互相制衡。
可现在看,要是他们联合了,坐在龙椅上的皇帝就危险了,那简直是把身家性命交到别人手里。
京城五大营,禁军和三千营是皇帝的亲信,神机营属特殊部门,皇帝和朝廷共同监管。
五军营负责守护城门,其将领背后是太子的人。
五城兵马司可在京城行走,要是太子和二皇子联合,便可直接控制京城,如果提前摁住三千营,光凭禁军是打不赢的。
不管是五军营还是五城兵马司,人数都众多,虽可能不如禁军和三千营勇猛,但人多便是优势。
加上京城城高防御厚,城门一关,城外很难打进来,关闭城门守住一两个月不是大问题,届时黄花菜都凉了。
何况还有更安全的操作,那便是让皇帝的命令传不出去,如此京畿大营不敢擅动,皇宫几乎求救无门。
想到这个可能,皇帝要坐立不安了吧。
所以在看到那句轻飘飘的话后,皇帝绝不会把五城兵马司的位置给关平侯。
什么互相制衡,有自己的安危重要?
另外,太子能与二皇子联手,获得的利益定也不小,什么样儿的利益能让他妥协放弃五城兵马司的位置?
那还用说,当然是西北兵权!
一个远在西北边疆的军队,对太子夺嫡起不到关键作用,有京郊大营在,等那边军队赶过来,黄花菜都凉了。
可有了这兵权,太子便能毫无顾忌夺嫡,而不用担心整个大乾朝会出问题。
夺嫡本就是生死之争,太子不担心输了自己会死,赢了也不可能放过二皇子一脉。
怕就怕争来争去,到最后到手的是一个破破烂烂,几乎灭亡的国家,所以预防外族是必须的,尤其是在西北新阿岱汗默拖合快速崛起的档口,进军南下几乎是必然的事。
他相信秦家不会叛国,但不相信掌握了西北兵权的六皇子不会背叛他,更不相信其他势力掌握西北后,不会在他登基后故意放水,让蛮族南下,给他捣乱。
当了这么多年太子,即便他不在意边关百姓死活,也不可能不在意自己的皇位是否稳固。
所以他得把西北守军掌握在手里,如此整个乾朝大后方安稳,他便可以放心夺嫡。
而他之所以愿意让二皇子的人接管五城兵马司,是因为守城门的是他的人,京郊大营的统领是贾代善,也是皇帝从小划到他名下的。
有这两方人在,直接围困了京城,拿下一个小小五城兵马司,不是轻而易举?
至于归属于皇帝的禁军和三千营,至少现在太子还没有弑父夺嫡的想法,只要自己和二皇子的争斗中,自己占据优势即可。
可这在皇帝看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太子是想稳定住局势,然后直接对自己动手吗?
要不是皇帝还有点理智,相信贾代善不会背叛自己,都想率先向太子发难了。
而这些,原本都是隐藏在水面下的波涛汹涌,被六皇子一张轻飘飘的手书直接揭露出来。
皇帝不得不预防,所以太子休想拿到西北兵权,做好一切兵变的准备!
而其他皇子也别想了,皇帝估计草木皆兵了。
六皇子这是,直接为卢奎铺好了路啊!
好手段!好计谋!
皇子们越是上蹿下跳,朝臣们越是吵得激烈,皇帝越不放心,那么以耿直著称的卢植就是最好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