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航把自己头几天在县城考察的情况一一向自己的小叔说明。
“目前的情况,就是这样,如果是吃食,没有人管的。只要不搞国家管控的那些物质,没有事的。”
听着王启航的话,王成银捻着自己下巴上仅有的几根胡须,陷入了沉思。
王启航心里莞尔一笑,看样子,小叔这也心动了。看他的样子,也许这辈子会提早开展他的货郎生涯了。
叔侄两个谈论了半天,最后确定了模具的样式和花色。
模具并不难做,但需要做的精致一些,所以也不是马上能做出来的。三四天后,才能做出来。
反正王启航也不着急,耐心等几天就行了。
坚决地拒绝了小婶王双双的留饭邀请,王启航跟被狗撵一样逃离了小叔家。
吃过午饭后,王启航跟姐姐王兰兰和奶奶三人,继续自己的完善绿豆糕计划。
没有模具没有关系,卖相不好一点也不影响口感。先少做一点,去县城探探路,试试水。
上午,王段氏祖孙两人已经把准备工作做的差不多了,她们把绿豆面用细筛子反复筛了好几遍,把影响口感的绿豆壳大部分都筛出来了。
绿豆面混合少量的面粉,放在蒸笼上蒸二十分钟,就差不多蒸熟了。
放入少量的油和一些白糖,把它们混合均匀。油如果用黄油最好,但王启航家里不可能有这稀罕玩意,只能因地制宜,用食用油代替。
即便食用油,家里也不是很多。不过有老太太的支持,王启航也不用担心母亲钱珍的白眼。
没有模具,就利用老太太的一个饼干盒子,盒子四四方方的,还是她的二孙子王启华以前回家探亲,给老太太带的一盒高级点心。
王启航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才勉强把这些绿豆粉压制成型。
把压制成型的绿豆粉再重新放蒸笼里蒸几分钟,就大战告捷了。
用绿豆面做出来的绿豆糕,有个明显的缺点,比较容易碎。
现在没有合适的模具,这个缺点就更明显了。
王启航小心翼翼的用刀把这一大块绿豆糕切成一个个小块,拿了一块,放进老太太王段氏嘴里。
这种糕点软糯可口,几乎不用咀嚼,对老太太王段氏这种没牙老太太来说,实在太适合了。
老太太吧唧着嘴,笑逐颜开,吃的很开心。
“好吃,又甜又面。”老太太也不会太多的形容词,只能用这句话下结论。
王启航自己也吃了一块,确实,口感松软细腻,入口即化。很适合老人和小孩。
这次做绿豆糕,用的绿豆面不多,也就用了三斤。如果放开了吃,都不够自己家人一顿吃的。
不过这次只是为了试水,也没有多做。
下次再做,王启航打算不再使用绿豆面,而是用去了皮的绿豆,那样的话,绿豆糕成型效果更好,而且口感会更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