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君很快投身于店铺的发展。
成衣店铺,就是顾客自己挑选布料,然后由店家提供绣娘,制成成衣。
姜君开的店铺叫锦衣阁,是与另一个女子合开的。
那女子名冉娘,蕙质兰心,是个温柔的女子。
可运气不大好,嫁了夫家,夫君不幸早逝,她年纪轻轻的,也便成了寡妇。
冉娘与她夫君,有一个女儿,小名慧慧。
慧慧虽然只有六岁,但极聪慧,经常在店里帮忙,给冉娘送饭菜。
除此之外,店里有几个聘用的绣娘,就再无旁人了。
送完一波顾客,正值午时。
“娘,姜姐姐,我做了些饭菜,快来吃。”
慧慧小小的身影提着大大的食盒,小小年纪,就已经能做出一大桌色香味俱全的饭菜了。
姜君接过食盒,摸了摸慧慧的头,“真乖,小小年纪,就如此厉害了。”
冉娘在一旁笑道,“慧慧是最懂事的,不过,你要是喜欢孩子,可以生一个。”
什么都没发生,怎么生?
冉娘讲到这,倒是想起来什么,“说起来,我好久没见过你那个小郎君了。”
店铺刚办起来时,姜君常常忙的忘记时间,裘不泽每次都会在姜君晚回家的时候,来到店外等待。
什么都不干,就只是静静的看着。
眼里的爱意,连她个外人,都能看出来。
“他家里有事,需要回去解决。”姜君回道。
冉娘不再多问。
三人其乐融融的吃着饭,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吵闹声。
男子身穿丧服,旁边,一女子躺在地上,眼神紧闭,面色发白,嘴唇发紫,显然已经气绝。
“锦衣阁的老板呢?给我出来。”
“大家伙都来看看,就这家锦衣阁,里面的衣服,能穿死人。”
“我家娘子,买了穿上,当夜,便全身起疹子,瘙痒不止,不出三日,就气绝了。”
午时街上的人不是很多,可经过男子这一大声囔囔,人围的越来越多。
“莫不是不敢出来了吧,做了亏心事,也不怕被雷劈。”
周围人开始窃窃私语。
“怎么回事?我记得锦衣阁的衣服一向都很好。”
“现在可不一定,没听他讲吗?都穿死人了。”
有人认得女子身上的衣裳,“看,那是锦衣阁兴起的样式,我才买一个回去,这下可不敢穿了。”
姜君出来时,正是众人讨论的最热切的时候。
男子见到他,怒哄道:“就是你,害死了琳娘。”
琳娘,是那女子的名字。
“你可有什么证据。”
男子指着琳娘的尸体,“这还不是证据。”
姜君上前,拿起琳娘的袖子,仔细查看。
不一会,她眉头紧皱,这确实是锦衣阁生产出来的衣服。
她盯着琳娘的脸,突然发现对方的鼻子突然耸立了一下。
姜君面色不变,压下心中的怀疑。
“这下你还有什么话可讲。”
姜君笑道:“我确实没什么话可讲,可也不能任由你们把脏水泼到我的身上。”
“第一,这衣服,确实是我们锦衣阁出来的,可上面掺杂着其他气味,应该是有人涂抹了什么东西。”
“其次,就是,这女子,根本没死。”
这话一出,众人哗然。
怎么看这女子的面容,都像已经气绝了,且胸口并未起伏,明显已经没有呼吸。
要说,人还活着,怎么可能?
姜君在慧慧的耳边轻轻叮嘱几句,慧慧很快跑开。
男子面色一慌,“怎么可能,人死怎么能复生,我看你,就是心虚。”
姜君双手抱于胸前,下巴微抬,“我心不心虚,等会看看不就知道了吗?”
慧慧很快就回来了。
她牵着一条大狗,是家里常见的中华田园犬,大黄好像明白自己要发挥作用,此刻抬头挺胸,看着威风凛凛的。
“大黄,上。”
大黄立马漏出獠牙,发出威胁声。
姜君眼见的看到,琳娘的手轻轻动了下。
大黄冲了上去,张开了血盆大口。
琳娘睁开眼,吓得发出了一声惨叫,“啊!!!”
她用尽全身力气,推开大黄,踉跄的跑开。
琳娘跑了,男子此刻彻底慌了神,他明白现在场面对他们不利,想离开。
姜君看出来了,“大黄,拦住他。”
大黄阻挡了男子离开的路。
“官府来了。”冉娘喊道。
早在一开始,两人就商量好,姜君出来应对,冉娘去报案。
永康县县令已经换了一个人,原先的,听说是疯了,整日神志不清,喊着,“不要。”“求你饶了我吧。”
新来的永康县县令,是一位年轻的男子,名叫张松,容貌俊朗,可整日板着一张脸,看着十分严肃。
外面的人都在传,新来的县令,是得罪了京城的大官,所以才被罚到这小小的地方。
他令官差,捉住男子。
姜君微微点头,算是跟新来的县令打过招呼了。
她三言两语的概括了事件。
张松道:“我已经明白了,这就把人捉回去问话。”
“张大人,我有个请求。”
她提高音量,“出了这件事,为了打消顾客对我们锦衣阁的忧虑,我想请检衣局来查检锦衣阁的布料。”
检衣局是大明朝专门设立检查衣物的机构。
“还请张大人监督。”
张松点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