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宓注意到顾贝曼自从离开家门就一直在揉耳朵。
因此她们没有开车而是选择地铁时,尹宓没有问任何一句话。
顾家离剧院不远,有地铁直达二十分钟。
正巧这会儿赶上晚高峰,车厢里头人挤人。顾贝曼顾忌尹宓腿上伤没好完,略过好几趟地铁终于等来一辆人少点的。
说是人少,实际上车厢里还是没有座位。
顾贝曼仗着一米七出头的身高伸手抓住了上面的横杆。尹宓被她挡在怀里,顺手环住顾贝曼的腰。
被当成扶手的顾贝曼本人毫无知觉,依旧皱着眉和她的耳朵过不去。
“很不舒服吗?”尹宓把下巴搁在顾贝曼颈窝,轻轻用头蹭了蹭她的脸颊,“你这耳朵到底是怎么回事,一直都没查清楚吗?”
“就小时候那些事呗。”尹宓见过顾贝曼突然失去听力的样子,却不知道在失去听力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顾贝曼不想讲,尹宓也不好开口问。
她只能默默贴在顾贝曼怀里,听着地铁过站的轨道声。
到剧院门口前,顾贝曼不知道从哪里摸出一个口罩戴上。好在春天风沙大,有许多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也戴着口罩,才不显得她突兀。
来观剧的人不多,但显然都是资深观众。尹宓走在她们身边听到各样的讨论,话里的剧目是她从来没有听过的名字。
顾贝曼一直拉着她的手,显然对此处熟门熟路。
二人落座后不久,灯光缓缓暗下来。
尹宓从前没看过舞剧。她的确不喜欢这些高雅的艺术,就算她自己是个花样滑冰的运动员。
没有语言,没有文字,真的能形成有效的沟通吗?
就好像观众常常评论哪位选手的节目很有表现力。可那最多也不过是看出个简单的喜怒哀乐吧?如何能看懂更细腻的情感呢?
能做出长篇大论评价的人,以前语文阅读理解一定是满分吧。
坐在舞剧现场的现在,尹宓意识到她错了。
原来真的有人能通过肢体表现出最细微的情绪。主演最后的独舞她已经在手机上看过很多遍了。
可等到了现场,她才意识到那完完全全是两个层级的震撼。
长绸像水像血环绕在舞者身边,是她情绪的延伸,是她梦断的无声呐喊。
问人家多少美与乐,想嫦娥独坐在月宫中。
直到顾贝曼递给她一张纸巾,尹宓才发现自己哭了。
“你不觉得这个故事和《月亮与六便士》有相似之处吗?”顾贝曼还能保持平静,或许是专业人士的眼光又不太一样吧。
满地都是六便士,而我抬头看月光。
艺术不一定符合世俗道德标准,但它依旧是美的、震撼人心的。
“我要、要滑《奔月》。我一定能滑出来!”尹宓把哽咽咽下去。
什么落选赛,什么名额,我唯一的敌人是自己。
顾贝曼笑笑。她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个故事适合尹宓。
就算不适合赛场又怎么样呢?二十五岁的女单了,难道谁还要苛求她?
·
休赛季并不是完全的休息。
选手们一般会和俱乐部一并放一个假期,而后开始进入下赛季节目的准备。有的明星选手还会收到各种商业冰演的邀请。
有些同尹宓有交情的选手也问,今年冬奥开到你家门口,怎么不考虑组织一场冰演?
尹宓只能以微笑应付过去。
别问,糊滑全网只有三百粉,撑不起一点商业化。
她依旧在练习短节目,试图将那天在剧场看到的震撼传递出来。
实话说,很难。
如今对花样滑冰的技术要求基本固定死了选手滑冰的内容,能表达情感的编排只有一点点。要在一点点里给人巨大的情感冲击,可谓是我国选手最大的短板。
没办法,咱祖传不传表现力。
另一方面,她也在思考自由滑改用什么曲目。
其实她心里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只是不敢真的付诸实践。
就是这本来无事的休赛季,却因为不确定的三个名额多出了一丝火热。
一条微博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冰迷们的首页。
【李涛,咱们真能时隔多年拿下这第三个名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