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埔大井东33号,这是一座古老的宅院,静静地矗立在繁华的城市之中,仿佛是时光的一个节点,连接着过去与现在。院落不大,却被绿意盎然的花木所环绕,显得格外宁静。古宅的每一砖每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而那朱红色的门窗,则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宅子的主人,是一位温文尔雅的老人,他的眼神中透露着岁月的智慧。他名叫林晓,是这座古宅的第六代继承人。林晓老人年轻时曾是一名教师,退休后,他便全职投入到这座古宅的守护与研究中。
“这座宅子,出过一个清代满人诗人。”林晓老人总是这样开场,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特殊的韵律,让人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他的手指在空中挥舞着,像是在描绘一幅幅历史的画面,“他叫纳兰性德,是清朝康熙年间的大才子。”
每当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古宅的每一个角落,林晓老人就会坐在院子里的小石桌上,泡一壶清茶,开始向来访的客人讲述纳兰性德的故事。他的声音在夕阳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悠扬动听。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著名的满族诗人。他生活在康熙年间,官至一等侍卫,然而,他的一生并不顺遂,他的内心充满了对自由的向往。他的诗作,以其深情、真挚而著称,被誉为“清朝第一词人”。
林晓老人讲述着纳兰性德的诗作,他的声音仿佛带着一种魔力,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时代,看到了纳兰性德在朝堂上的英姿,感受到了他在诗词中的深情。
“他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林晓老人轻轻地吟诵着,他的声音在夕阳的余晖中飘荡,让人感受到了纳兰性德那一刻的深情。
讲述完纳兰性德的故事,林晓老人总是会陷入一段沉默,他的眼神中闪烁着一种复杂的光芒,仿佛在思考着什么。然后,他会对客人说:“纳兰性德的诗,就是这座古宅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