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城里招工轻易不会招到乡下,同县城的房管科打交道反而是个不可多得的机会。
杨黛从韩家离开,自己则去了小学。
今天是小学老师招聘公示的日子,杨黛虽然知道自己没戏,但是依旧想要去看看。
杨黛到学校的时候,公示牌前围了很多人。
小学老师一共只招两个人,因此最终的结果公示,名字写的很大。
虽然前面很多人围着,但杨黛还是一眼就看见了。
排在第一个的是之前试课的时候就闹出很大轰动的祝庆国,而第二个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名字——夏子清。
夏子清不是黄庄大队的人,而是去年刚来的知青。
大家围绕在名单前争论,争论的点也大都在夏子清身上。
在名单出来前,不仅杨黛觉得知青完全没有可能,大部分人都是这么想的。
黄庄大队的小学扩招,如今不只黄庄大队的学生,还有隔壁几个大队的学生。
因此招收老师的时候,也会考虑周围大队,但知青是绝无可能的。
结果现在知青竟然当了大队小学的老师,自然有很多人不服气。
而校长也十分强硬,认为夏子清是个好苗子,是个好老师,大队的人不能用以前的眼光看待知青。
“知青们的户口已经迁到了黄庄大队,那就是黄庄大队的人。”校长在黄庄大队很有威望,他站出来为夏子清说话,还扯上了户口。
大家即便是心中还有意见,但也只能被迫接受。
杨黛站的远一点,勉勉强强看了场闹剧,准备跟着人群离开,去往杨家。
杨父帮忙落定的工作,杨黛是不准备去的,家和万事兴,她已经不是原来的杨黛,自然要比原来更有分寸。
“杨黛。”身后传来声音。
杨黛原以为会是自己的死对头兼准二嫂王立夏。
转过头却发现自己猜错了,叫住自己的人,竟然是毫无交集的知青夏子清。
“杨黛同志你好,我叫夏子清,很高兴认识你。”夏子清伸出手,同杨黛握手。
“我听说杨黛同志给报纸投稿了,希望杨黛同志心想事成。”夏子清脸上的笑意很浓,看起来也十分真诚。
杨黛虽然搞不清楚夏子清为什么要主动同她打招呼。
但是对方热络,自己肯定不能冷着脸。
两人一边走,一边说。
夏子清倒是很快将自己的来历说个清楚。
来自沪市大城市的知青,家里都是工人,只是兄妹四人,注定要有一个下乡,夏子清便主动请缨下乡。
夏子清说话不急不缓,杨黛倒是同人聊得很感兴趣。
但是依旧对夏子清的示好摸不着头脑。
杨黛仔细回忆了一圈,依旧不觉得自己身上有什么东西,是值得夏子清赏识的。
但有人主动交好,对自己坏透的名声也是一种帮助,杨黛没必要将这件事情往外推。
杨黛回杨家的时候,杨家只有杨母在。
“我听说咱们大队准备从公社引进拖拉机,到时候肯定是需要拖拉机手的,你回去让韩霖准备准备。”
当拖拉机手,肯定要比在田里赚工分强。
“你和韩霖说说这件事情,回去再找找你公公,趁着拖拉机的事情还没人知道,你们早点将这个事情落定下来。”杨母神神秘秘的,虽然说的只是计划,但是心中已经打算好了。
毕竟拖拉机这事情,最初的牵头打听消息,其实还有点杨父的功劳。
而韩家那边,韩家老大是小队的会计,韩父自己也和大队长交好。
两方共同出力,只要韩霖不上赶着丢人,拖拉机手肯定是跑不了的。
韩霖成了大队的拖拉机手,比下田清闲,名声也能好点。
到时候自己女儿也在公社上班,夫妻俩的日子可算是起来了。
她这个当亲妈的以后就不用日日操心。
杨黛这次回来,就是想通杨母说工作的事情。
这工作她是真的不能要。
杨黛刚张口说起这件事,门外便传来了喊声。
“杨黛,杨黛,你家来人了,你快回去看看。”
“对方还开着拖拉机呢,真威风!”
传话的人来得快也去得快。
杨黛想到了昨天送去医院的人,没想到这才一天的功夫,对方竟然出院了。
杨黛快步走回家。
杨母听到拖拉机三个字,自然也不甘落后,一时间黄庄大队的人都朝着杨黛家里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