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没事儿,没事儿,你们继续。”韩母站在房门外,表情尴尬。
看到两人的动作,又赶紧手忙脚乱想要将房门关上。
杨黛气得脸色通红,急于摆脱韩霖控制的同时,又在韩母看不见的角度,狠狠给了韩霖一跤。
“娘,你有啥想说的?”韩霖面不改色,拽了拽衣服,就往门口走。
“没啥没啥,你们刚结婚,要好好的。”韩母一边说着,一边脚步匆匆离开。
坐在堂屋喝了口水,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该喜还是该忧。
她方才去邻居家坐了一会儿,说起自家老三韩霖,邻居便劝他,赶紧给韩霖找个正经活儿,实在不行把老伴儿木工的手艺继承下来,好歹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如今结婚了,可不能像以前那么游手好闲。
听到邻居说起这些,韩母便觉得头大。
韩霖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孩子,自小就没受过什么苦,不知不觉就长歪了。
当初韩霖初中毕业的时候,成绩不好,而且当时已经人心惶惶,说城里已经乱起来了。
家里人就商量着,读完初中就让韩霖回家来,跟着亲爹学木工,到时候在村里帮人打打家具,农闲的时候再找人去县里的房管科当个临时工,跟着建筑队的人帮人修补房顶。
如此不用经常下地赚工分,一年到头赚的也不少,还有机会拿到各种票证。
但是韩霖跟着学了一年的木工,没学出什么模样,还将自己的手搞得伤痕累累,最后寻死觅活地要回学校上高中。
还从报纸上找到消息说,开设了工农兵大学,分别选拔人选,通过考试统一入学,所以读完高中还是有机会读大学的。
一家子被韩霖说服,觉得至少是个机会。
结果等韩霖高中毕业,政策再次变化,工农兵大学不需要参加考试了,而是直接推荐入学。
而韩霖的名声,在十里八乡都是有名的懒汉,任何荣誉称号先进称号都同他没关系,就算是再等八百年也等不到也等不到推荐名额。
韩霖在家里游手好闲,从不去下田赚工分,还经常找不到人,一家子住在一起,不知道因为韩霖吵过多少次。
没办法韩家只好商量着给韩霖找个媳妇,最好是泼辣能干的,能管住韩霖,把家撑起来的人。
然而事与愿违,是找个了泼辣的,据说在家里的时候,没少同家里哥哥嫂子吵架,但是却和能干二字半点沾不上关系。
真是应了那句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两个懒货成了夫妻。
所以老大媳妇,才会一大早说起分家的事情。
一个韩霖就已经将家里搅得三天一吵了,再来个同样的杨黛,那效果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了。
韩母想趁着家里没人的时间,好好同韩霖说道说道。
分家的事情暂且不提,但韩霖结婚了,至少得像个男人一样,把事情担起来,总不能以后让老婆孩子都跟着韩霖饿肚子。
可是站在房间门口,韩母又迟疑了,不知道这话怎么说合适。
还不等她敲门,就听到里面的人说起离婚两个字,当下也顾不得其它,用力将门推开。
却不想是新婚小夫妻的玩笑话,倒是让她尴尬不已。
“分家这事儿咱们先不说,你先说说你自己,是想跟着你爹继续学木匠,还是想下田赚公分?”韩母向里间关着的房门看了一眼,压低声音,“结婚了,也是个大人了,总不能还像以前一样。”
“娘,我知道,但分家的事儿咱们都说好了。”
“我大嫂为了这事儿着急上火,连工作都耽误了,我二哥二嫂虽然不吭声,但心里也有疙瘩。”
“这些年是我混账不懂事,一直让你和爹操心。”
“现在我大了,结婚了,该我担起事儿了,到时候分家,您和大哥二哥住一起,我带着媳妇住到村西的老宅子里去。”韩霖说话有条有理,脸上虽然有笑容,但半点开玩笑的意思都没有。
“这不成,这不成,就算分家,也没道理讲你们分到那里去。”韩母连连摆手,想起村西的老宅,又想掉下泪来。
村西的老宅是韩霖爷爷早些年留下的房子,还是用黄泥盖的。
韩霖爷爷没了之后,奶奶就跟着搬到了现在这个宅子养老,那老宅已经多少年没人过去了,前段时间下雨,房顶还塌了一块,根本不是个能住人的地方。
真要是让韩霖和杨黛夫妻俩住过去,那不是分家,那是将这两个人赶出家门。
“娘,你听我说。”韩霖一边说着一边从裤兜口袋里掏出五块钱递给韩母,“那房子破,对我才有好处呢,你忘了我那老丈人是在哪里上班的了?”
“我们住过去,老丈人肯定得帮我们一把,到时候你儿子的房子,就是咱们大队数一数二的。”
“而且将我和杨黛分出去,大嫂心里也能气顺一点,对咱们家也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