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一回还真是叫他们失望了。阎寻与皇帝还没训斥他们,那些回乡衣锦还乡的将士们就把那些胡咧咧的人揍得鼻青脸肿的,更是笑话他们没本事,要是他们去打仗,怕是要全军覆没。
“不,他们压根不敢上战场呢。”同行的人讽刺地笑道:“你们想不到呢,我们这次攻打阿丹里,重伤的人都没有,更别说是阵亡的了。只有少许人有点皮外伤。”
这不是真的。这谁相信呢?战神都不能做到这点啊。
可是,谁管他们信不信?那些将士骄傲地说出后,便说说笑笑的,意气风发地离开。
后来大秦史记里记载阎寻的文字虽然只有区区一页,可也是敬佩至极,言及他用兵如神,爱民如子,允文允武,世间少有的贤良。
又过了几个月,正值桂花飘香之际,阎寻的长女终于诞生,取名阎唯,小名阳阳。等徐芝坐好月子后,皇帝圣旨也到了。那是召他回京任职左相的圣旨。江大伴亲自送来的,最后还给他呈上皇帝给他的书信:
“行巡大才,心怀天下黎民,在外历练多年,该是回京替朕分忧了。”
于是满朝文武还没从阎寻又将一个藩国变成大秦的一个郡县的消息中回神,又被这天大的事惊得睡不安稳。
他何德何能,才过弱冠便居于重任?
他何德何能?在边境担惊受怕了几个月的罗、杜两位大人可太知晓他的才干与德行了。那可是对百姓心软,对看不惯的官员可是心狠手辣的。
在经历阿丹里国消亡一事后,罗、杜两人都安静了许多。以他们代表的两个官员阵营也变得颇为“懂事”了。
皇帝觉得如此甚好。百姓知晓阎寻为左相之后,也是高兴的。毕竟那是为了他们这些升斗小民,不惜让手下接手大营的马粪,只为给百姓弄点烧火的东西,更不怕因此被人笑话是马粪郡守。这样的人做他们的宰相,如何不好呢?哪怕就只做二三十年也是好的呀。
阎寻带着妻儿与心腹们离开曲安城的时候,满城的百姓都来送行了。
他们还给他送了万民伞,只愿他福禄寿俱全,子孙满堂。
阎寻红着眼睛扶起离他最近的老人,“多谢诸位。我阎寻不多说什么,只要我戴着乌纱帽的一天,我就为这天下百姓谋福祉。”
百姓哭着跟他挥手分别,却不敢挽留他。他这样的人,合该是神鸟一样,飞得高高的,穿梭在祥云之上的。
百姓送了他们十里后,才在他与徐芝的劝说下停下脚步,往着彼此的身影越来越模糊。
只是等他们到了驿站的时候,却是发现了路旋风带着十几人等在那里。
见着阎寻了,路旋风这才领着三个年轻男子上前去,高声嚷嚷:“大人!我带着兄三个的一家老小来投奔你了!”
阎寻一看,原来还是熟人。
“大人,属下何留留(章小飞)(曲星河)见过大人!属下愿追随大人,矢志不渝!”
“哈哈哈,好!只是你们本该是大将之才,跟着我回京,恐怕才干施展不开。”
“我们那点军功,全靠运气。若是离开大人与路大哥,我们哥仨还能否全须全尾地活着尚未可知。跟着大人,我们才心安。”何留留口才最是了得,代表章小飞他们表了忠心。
阎寻自然是高兴的。回京后,他也是要心腹的。而他们能来,自然是好。
徐芝在马车里听得这些,也舒了一口气,“阳阳啊,你爹爹可真好。那么多人追随他。以后他也一定不会辜负大家。”
回到京城后,阎寻见了皇帝,不过半个月,就被皇帝催着上任。
于是在十月寒风依稀的时候,满朝百官见证了白面阎罗宰相的开端,看着他一身紫色官袍,一步步地走到了金銮殿上。
他们隐约知晓,有他在的一天,他们的日子就不是那么舒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