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女说她在翰林院歇了。”
院内静谧,无人应声。
“是吗?”明桃友轻笑一声,抬手拂去石桌上的落叶,“那这茶,倒是白备了。”
明桃友转身时,他望着院门外漆黑的夜色,唇角勾起一抹冷笑:“告诉你们贵女,有些茶,放凉了可就不好喝了。”
五更鼓响,宋蓁整肃衣冠踏入大殿。
朝阳初升,殿柱映着晨光,将她的身影拉得修长挺拔。
“臣有本奏!”
清越的声音划破朝堂寂静。女帝冕旒微动,抬眼道:“准。”
宋蓁出列,双手呈上奏章:“北疆连年战乱,旧制疲敝。臣请革新军制,建‘新军’。”
“臣斗胆,请陛下御览军书。”
朝堂之上一片哗然。
兵部尚书突然出列:“宋修撰可知,擅议军制是何罪名?”
还好谨慎,让沈柔帮着查了。
宋蓁不慌不忙展开:“下官查证,景和年间便有文官督军先例。”
二皇女党羽冷笑:“怕是有人想借机揽权吧?”
宋蓁突然转向宋雁:“宋将军以为呢?”这一问,将烫手山芋扔给了世家武将领袖。
宋雁以为,宋雁认为宋蓁这是在和她开站!
这个逆女!
女帝忽然拍案:"吵什么!"
殿内瞬间死寂。
“宋卿。”
“若让你练兵,要多久?”
宋蓁伏地:“三年。第一年固守,第二年反击,第三年…”她抬头直视女帝,“可建不世之功。”
女帝大笑:“好!朕准了。”
突然语气转冷:“但若不成——”
“臣愿献上项上人头。”宋蓁解下官帽,重重叩首。
此番一唱一和,在朝堂众人未反应前,女帝就将此拍案。
退朝时,崔礼仁拦住去路,直勾勾地看着宋蓁:“宋修撰好手段啊。”
宋蓁因为之前陈灼的事情,对崔礼仁没有好感,也就只是淡淡道:“过誉了。”
谁知崔礼仁一点也不介意她的冷漠,还笑道:“不,你很厉害。”
宋蓁愣神,随后被留入内殿。
“臣参见陛下。”宋蓁行大礼。
女帝头也没抬,正一直看着宋蓁呈上的奏折:“起来吧。”
“以世家制皇女,以寒门制世家,最终皆制于陛下。臣愿为陛下手中刃,三年可成。”
“宋卿可知,这话说出去要诛九族?”
宋蓁伏地而拜:“臣之九族,唯陛下尔。”
真是好舔狗的一句话,宋蓁自己都想唾弃自己。
女帝忽然掷来一道奏折:“看看这个。”
宋蓁展开,竟是二皇女举荐她兼任兵部郎中的奏请。
“你以为如何?”
“臣请陛下准奏。”宋蓁眼中精光一闪,“此时正是机会”
女帝道:“不怕朕疑你结党?”
“陛下圣明。”宋蓁取出另一份文书,“这是臣拟的《新军监察条例》,请陛下派心腹执掌。”
女帝突然拍案:“好个一石三鸟之计!”
“朕给你三年。”
又取出一枚虎符放在案上:“但你要记住——”
宋蓁立即接话:“雷霆雨露,俱是君恩。臣此行只为陛下练兵,不为任何人养兵。”
女帝终于露出满意之色,将虎符往前一推:“去吧。有什么想要的?”
“臣昔年与陈氏子婚约在即,不忍其零落,臣请完婚以安家室,伏乞天恩赐婚。”
“准。”
寅时三刻,一队朱衣宫来到陈府。
为首的女官手捧明黄圣旨,“陈氏子接旨——”
陈灼心惊,匆忙披衣而出,他看见宣旨女官身后站着宋蓁的贴身侍女素梅,正捧着妆匣冲他眨眼。
陈老夫人卧榻特赦不用前来,陈知春几日未回府,如此偌大的府上就只有陈灼。
陈灼呆呆的跪下听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翰林院修撰宋蓁忠勤体国,陈家子灼温良敦厚。今朕躬亲为媒,择吉日完婚。赐宋蓁麒麟服一袭,赐陈灼玉带金冠,着礼部按郡公仪制操办。钦此。”
圣旨末端的玉玺朱印红得刺目,女官看着这位曾经名满京城的陈小郎跪在地上久久未起身,温声提醒道:“陈小郎?”
陈灼这才如梦初醒,颤抖着接旨。
素梅趁机上前,将妆匣塞进陈灼怀里。
匣中赤金钗下压着张字条:「三日后迎亲,等我」。那字迹力透纸背,最后一笔微微上扬,像极了她挑眉时的模样。
待众人散去,陈灼抱着妆匣瘫坐良久。
他望着墨痕,忽笑忽泣,连匣角硌疼了心口都浑然不觉。
上天竟会如此垂怜我。